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剖析高解析關鍵技術衝擊
就是要HD!

【作者: 歐敏銓】   2007年04月27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6168】

在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中,坐在客廳中寬大的沙發椅上,手拿著搖控器,舒舒服服地選擇眼前的螢幕頻道,或是播放、快轉DVD的節目,正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娛樂。這樣的享受,從黑白到彩色畫面,從VHS/Beta到VCD/DVD,從CRT到LCD TV、電漿電視或投影電視,人們對於視聽效果的追求一日也沒有停下來,而今天,即將進入下一個新的電視時代,也就是高畫質電視(High Definition TV;HDTV)。


Full HD的新浪潮

目前主流的中小尺寸電視螢幕為標準畫質電視(Standard Definition TV;SDTV),其解析度為720i(1280×720i)以下,新一代的高畫質電視則包括三種等級,即720p(1280×720p)、1080i(1920×1080i)及1080p(1920×1080p)。今日在市場上能支援到720p或180i的的電視或播放器,被稱為HD Ready,其視訊介面上需支援類比YPbPr及DVI或HDMI的介面,同時也要支援HDCP的版權保護措施。最新的市場趨勢則是開始推出Full HD,也就是1080p的產品。各種顯示器解析度的長寬比示意圖請參考(圖一)。



《圖一 各種顯示器解析度比較》
《圖一 各種顯示器解析度比較》

所謂的Full HD的影像解析度為1920×1080,也就是垂直線為1920,水平掃描線數則達到1080條,組成16:9的黃金視覺比例。一般映像管電視(CRT)的掃描線數480條,市面液晶電視最常見的規格掃描條數為768條(1366×768),而Full HD(1920×1080)掃描條數為1080條,畫素達2,073,600,這是720級1,049,088畫素的兩倍,畫質當然更為細膩,而所能展現的細節層次自然也更為豐富。目前包括Blue-ray、HD-DVD、X box或PS3等產品格式均可以達到1080i,1080p則是新一代產品的支援目標。


在三種HDTV的規格中,“i”表示交錯掃描(interlace),“p”表示循序掃描(Progressive),以60Hz的視框速率來說,1080i的HDTV每秒會顯示30個完整畫面,1080p則每秒顯示60個完整畫面,所以1080p的畫面顯示會比1080i更流暢、穩定、不閃爍。再加上在掃描線數上的增加,讓螢幕畫質更為細膩,展現的細節層次也更為豐富。


以更大的螢幕來欣賞更生動的畫面,自然形成了很大的市場動力。據CEA(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指出,在美國市場中,到2006年為止全美已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擁有HDTV,另有55%的受訪者表示將會在今(2007)年添購HDTV。


不過,這絕不是可以無痛升級的簡單差事,而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的層面涵蓋電視產業鏈中相關的各個環節,包括電視機、機上盒、DVD/PVR播放器、纜線、有線/無線傳輸、編解碼、電視系統、內容製播,乃至於PC與家庭網路等等。本文將針對其中的一些關鍵技術發展現況進行剖析介紹。


LCD TV的畫質升級之道

我們且從電視螢幕開始看起。要能分辨出HD與SD的畫質差異,顯示器的尺寸至少要在40英吋以上才行;足以擔當HDTV顯示器的產品,包括LCD TV、電漿電視和投影電視。LCD TV不斷地提升其面板尺寸,在今(2007)年的CES秀展中,LCD TV,其中由Sharp所展出的108吋產品,更是讓全場驚豔。這款產品的推出不但創下全球最大尺寸LCD TV的紀錄,而且也打破了LCD TV在尺寸上與電漿電視(Plasma)的差距,讓LCD TV站穩了在大尺寸電視的主流地位。


Sharp總裁Toshihiko Fujimoto在今年CES中分析指出,預計今年LCD TV的出貨將可達6900萬台,到了2009年時更可望超過1億台的出貨量。LCD TV能在眾多顯示技術中脫穎而出,其原因在於其具有高畫質、薄型化和量產成本下降空間大等利基。不過,進入HD的高畫質時代,LCD TV在亮度、對比、反應時間、色彩飽和度、視角等技術上所面對的設計挑戰仍然不小。


就LCD TV在畫質上的提升來說,關鍵的要素包括訊框速度(frame rate)和色深(deep color)。以今日LCD TV的市場趨勢來看,要達到Full HD的品質,在畫面更新的速率上必須從原先的60Hz提升到120Hz的倍頻(Double Frame Rate)速率,它能解決LCD TV為人垢病的動態影像拖影(blur)問題,也就是在每個畫面中內插一張運算出來的畫面,如此一來,不但能讓快速移動的畫面顯得更為順暢,而且不會影響發效率。


想要提升色彩的呈現,關鍵則在於色深,而位元(bit)數的大小會影響色彩階調的豐富性。今日的LCD TV大多是提供單色達6bits的色深,其色深為218,更高階的機種可提供8bits的色深,而今年的主流將進入10bits的階段,能夠達到230的色深,也就是能提供高達10億色的豐富層次,讓HDTV的節目能夠充分地表現其生動畫面優勢。


此外,在畫質的調校與改善上,牽涉到許多因素,包括亮度(brightness)、對比(contrast)、色調調整(Hue & Saturation)、雜訊消除、黑階延伸(black-level extension)、銳利度調整(peaking/sharpness)及Gamma修正等等。目前市場上的驅動IC往往只對RGB進行一般性的Gamma調校,但事實上紅、綠、藍光依不同的背光源而有各自的特性,透過個別Gamma值的調校能夠為LCD TV提供更純粹的顏色,也能進行更精確的生產控制。



《圖二 透過個別Gamma值的調校來提升畫質(資料來源:OKI)》
《圖二 透過個別Gamma值的調校來提升畫質(資料來源:OKI)》

解編碼器的影音支援挑戰

再來看顯示處理的需求,進入HD的時代,LCD TV或播放器在影音處理的能力上必須大幅地提升。以60fps的1080i HDTV內容為例,其解壓縮後的視訊數據量是SDTV同樣在解壓縮後的六倍,因此系統必須具備六倍以上的處理能力和記憶體容量,以及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這對於系統設計和核心的多媒體編解碼器來說,都是很大的負擔與挑戰。


在視訊方面,編解碼器必須支援廣泛的業界標準。MPEG-2仍是數位電視和DVD的主流壓縮規格,但由於是上一代的規格,在壓縮效率上並不佳。以MPEG-2和新一代的H.264/MPEG-4 AVC來比較,在傳輸HDTV內容時,前者需要20Mbps頻寬,後者只需8Mbps頻寬就能提供相同的畫質,兩者差了2.5至3倍,而更大的壓縮比意味著能儲存更多的容量;此外,新的規格也提供了物件導向的互動功能,以及子母分割畫面等加值功能。


目前市場已開始從MPEG-2轉向H.264,此外,WMV9/VC-1和中國的AVS也各有其應用的市場。另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規格,即是由JPEG靜態影像壓縮標準衍生而來的Motion JPEG 2000,強調能得到比MPEG更佳的視訊品質,市場上主要的推動者為ADI,不過,仍未獲得其他編解碼器廠商的普遍支援。


不論是LCD TV、機上盒(STB)或播放器,其內部的視訊解碼器若要提供Full HD的播放能力,就得在解碼規格上做到進一步的提升,例如H.264的支援格式需升級到HP@L4.1,VC-1為AP@L3,MPEG-4為ASP@L5,MPEG-2則為MP@HL。其中在@符號之前的是各種格式的Profile,後者為Level,不同的Profile和Level規格適合不同的視訊內容類型。以H.264來說,不同profile的特性請參考(表一)。


(表一) H.264各種profile的特性比較

Profile名稱

功能特色

應用性

Baseline profile(BP)

●不支援B-picture type prediction;
●不支援CABAC;
●不支援Weighted prediction;
●支援Error resilience。

電話應用

Extended profile(EP)

●支援B-picture type prediction;
●Switching slice 功能;
●其他和Baseline profile類似。

串流應用

Main profile(MP)

●Inclusive I-, P- and B-picture types;
●不支援Error resilience;
●支援CABAC。

一般AV應用

High profile(HP)

●支援8x8 DCT;
●其他和Main profile類似。

Blu-ray DVD、HD-DVD


有了動人的影像,還要搭配逼真的環場音效,才能達到視聽效果的極致。因此,HDTV不只是要做到大尺寸螢幕及高解像力,還得同時支援先進的多聲道音效技術。HDTV在音訊方面使用Dolby Digital(AC-3)格式,支援5.1環繞音效,市場上更新的規格則是Dolby的TrueHD和DTS-HD Master Audio。TrueHD和DTS-HD都是無失真的音訊編碼格式,被使用在最新的HD-DVD和Blu-ray Disc光碟媒介節目中。


HDMI主導高畫質傳輸介面

以最低階的720p HDTV內容來說,在傳輸上就至少需要1.485Gbps的傳輸率,才能收看解壓縮後的影音內容。這麼多的傳輸率對傳統的短距離類比傳輸線來說,會是相當大的挑戰,這也造就了HDMI能脫穎而出的環境。


HDMI為高解析度多媒體介面(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本身即為HD的應用而量身定製。它只需一條纜線,就能同時傳輸高傳真的影音內容,而且是全數位化的訊號傳輸介面,不需再經過繁複的類比數位轉換過程,就能傳輸未壓縮的高容量內容。


近三年來HDMI的技術演進相當快,目前已進入1.3a的規格。它的TDMS時脈速率從165MHz提升到340MHz,其傳輸率從原先的4.96Gbps倍增到10.2Gbps,能夠以一條纜線來完整容納未壓縮的高畫質視訊與多軌音訊,因此可減少整個家庭劇院系統所須要的纜線數量。此外,新一代的HDMI將色深支援從24-bit提升到30-bit、36-bit以及48-bit(RGB或YCbCr),具有輸出十億色以上的能力,並大幅增加對比的階層。


採用HDMI的另一個重點,則是在內容保護上的嚴謹作法。HDMI支援HDCP(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目前HDCP的版本是1.2版,它能有效保障電影等內容不致於被盜拷外流。在HDMI早先的版本中,與HDCP並非必然得掛勾在一起,但自1.3a版的HDMI推出之後,HDCP的支援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相容性基本要件。


無線HD的傳輸技術競賽

在家庭劇院中,琳瑯滿目的設備也意味著複雜的走線及傷腦筋的收線美化工作。無線區域網路(WLAN)雖然已發生多時,但要用於即時性的影音用途,即時速度不斷提升,其先天上的技術限制還是讓它顯得力有未逮。目前開始商業化的UWB短距離無線技術則似乎有機會擔當起這個重任。


MB-OFDM UWB可應用的領域極廣,其商業化的第一階段以PC對周邊的Wireless USB應用為目標市場,傳輸的內容主要是大容量、非即時性的數據檔案。不過,也有幾家UWB晶片的廠商同時或直接鎖定視訊傳輸的用途,包括Tzero、Pulse~Link、WiQuest、Focus和Sigma Design等。以無線方式傳輸影音即時串流內容,必須滿足幾項條件,包括即時連結的可靠性(reliabil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這要從頻寬保證、降低封包錯誤率,以及提升電波干擾的穩定性上來達成,請參考(表二)。


(表二) Tzero在即時影音應用上的效能表現比較

特性

即時影音產品需求

Wi-Fi網路需求

Tzero表現

連結可靠性

95~98%

90%

>99%

封包錯誤率

10-8

8%

10-8

一部120分鐘HD電影的封包錯誤率

低於1

7,659,574

低於1

抗干擾性

需要,但無明確定義

不考慮

-10 dB

數據傳輸率與範圍

10公尺的視線範圍(LOS)內提供大於100Mbps傳輸率

15公尺內的非視線範圍(NLOS)內提供大於11Mbps傳輸率

15~30公尺的NLOS範圍內提供106.7Mbps傳輸率


目前HDMI並不像USB一樣推出自己的無線規格,因此市場上出現了由個別廠商所推出的Wireless HDMI方案(例如Tzero和Pulse~Link),不過,由於目前UWB的傳輸速度僅有數百Mbps至1Gbps(規範上的要求速度為470Mbps,Focus加入自己的DS-OFDM技術,能達880Mbps;WiQuest則聲稱能達1Gbps),因此,想傳送HD的內容,還是得經過壓縮、解壓縮的動作,這樣一來,除了容易產生失真外,在顯示端的設計上,還得規劃足夠的緩衝容量。


另一個計畫在今年春天推出的新規範是WirelessHD。顧名思義,它是專為無線數位網路所推出的介面規範,推動者包括LG、Matsushita、NEC、Samsung、SiBEAM、Sony和Toshiba等重量級廠商。它的目標是要能傳送未壓縮的數位HD視訊和音訊信號,也可以說是相容於HDMI的wireless HDMI。


它的第一代規範就能達到2Gbps到5Gbps的高傳輸率,而其核心技術在理論上的最高數據傳輸速率可望達到20Gbps,比起現階段的HDMI是有過之而無不及。WirelessHD將採用60GHz的頻帶來運作,但使用這麼高的頻段會產生波速直視性(line-of-sight;LOS)的收發限制,該組織期望能其最早的產品能滿足室內、點對點、非直視性(Non line-of-sight;NLOS)的需求,傳輸範圍在10公尺以內。


雖然前幾代的Wi-Fi規格(802.11a/b/g)並不能滿足即時影音的需求,但新一代的11n標準即將出爐,draft-n的產品也早已開始搶攻市場,在它的高頻寬下,無線影音仍是其主打的應用項目。11n導入了多項先進的技術,包括更佳的OFDM、MIMO天線、天線分集(Diversity)、封包匯聚和通道匯整等,現階段的3×3天線架構已可以達到300Mbps的速度,下一代的4×4天線則可望將速度提升一倍,達到600Mbps的速度。高頻寬再搭配802.11e的QoS規範,11n在影音傳輸的表現上應該會更佳,或許也將成為HD無線傳輸上的一項可靠選擇。


HANA打造HD家庭影音網路

在HDTV的視訊介面上,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技術則是1394-over-coax。目前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強制規定未來的HDTV、STB必須支援1394-over-coax的技術規格,也就是透過在同軸電纜上發送1394 基頻信號,進而能將各個房間的設備整合連接到1394匯流排上,如此一來,就能利用1394的網路功能來建立一套能共享HD影音節目的家庭網路。此外,1394也能提供內容保護的功能。


為了推動此一願景,由南韓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於2005年12月發起成立了HANA(High Definition Audio-Video Network Alliance)聯盟,其目標在於制定出AV家電間傳送HDTV影像的網路規格。在今年的CES中,HANA宣佈有19家新公司加入此聯盟,使得會員公司增加到39家,新加盟的公司包括ADI、Tzero、Wisar、Mentor、Intellasys、Dolby、Cablevision Systems等。


HANA主席兼三星執行副總裁Heemin Kwon指出,相較於其對手DLNA,讓組織更專注高解析度影音內容在家庭網路中的傳輸。HANA起先是以推動1394家用網路為目標,也就是讓包括電視機、STB和具有網路連接功能的硬碟等設備能夠透過1394而連結在一起;不過從今年起,HANA對高畫質內容的傳輸介面,將不只基於1394,而會進一步延伸支援同軸電纜、無線和電源線等。


HD-DVD vs. Blu-ray DVD

另一個伴隨HDTV炒熱市場的話題,即是更高儲存容量的HD-DVD與Blu-ray DVD規格之爭。目前兩大陣營不論在技術或業界的支持度上,可說是各擅勝場,誰能勝出還言之過早。HD-DVD的主導廠商為Toshiba,市場上最有力的背書者即是微軟,其Xbox 360遊戲機即採用HD-DVD做為儲存媒介;Blu-ray的主導者則是Sony,該公司自己即是遊戲機(PS3)和內容的製造商,此外,包括Panasonic、Philips和Samsung等大廠都開始生產Blu-ray的播放機。


相較於Blu-ray DVD規格,HD-DVD的優點是與現行的DVD技術相容,所以消費者用HD-DVD播放機也可播放傳統的DVD影碟。不過,Blu-ray強調擁有更高的儲存容量,它的單層光碟中能儲存高達25GB的內容,而其50GB雙層光碟也已經問世。


在競爭進入白熱化的此刻,有的廠商會選邊站,有的則試著想左右逢源。LG即在CES 2007中隆重推出其BD/HD-DVD 雙規的播放機BH-100,它可以播放BD ROM/HD-DVD ROM/HD-DVD +DVD hybrid等最新的格式,也完整支援VC-1/H.264/MPEG-2等影片格式,並具有HDMI輸出端子。不過,市場的評價並不是甚高。



《圖三 Apple TV其實就是一台DMA(資料來源:Apple)》
《圖三 Apple TV其實就是一台DMA(資料來源:Apple)》

結語

以上所述,主要圍繞著傳統電視的消費性影音娛樂產品範疇。然而,在家庭網路實際環境中,其實是更為複雜的一個架構,尤其是當TV遇上PC。在這樣的一個網路環境中,就會需要有各種的轉換器(Adapter)或閘道器(Gateway)來做橋樑,例如當以PC做為HD內容的來源,又想利用大螢幕的LCD TV來播放時,就會需要透過一台數位媒體轉換器(Digital Media Adapter;DMA)。


在今年1月中推出的Apple TV(原稱iTV),其實就是一台DMA,它透過HDMI和AV端子來輸出到電視,並可採Ethernet或draft-n來進行電腦與Apple TV之間的傳輸,如(圖三)。然而,這類的轉換產品除了本身需具備強大的運算能力、支援廣泛的影音規格與介面外,還得不斷地因應各種標準的變化,因此必須具有極彈性的架構,而且能保證與各種設備的相容性。


從SDTV到720p/1080i/1080p的HDTV轉換之路是辛苦的,但也意味著蓬勃的商機。HDTV也不會是高解析度電視的最終畫質,再下一代已設定了2540p和4320p的UHDTV新目標,就如同半導體製程的微縮化,以及處理器效能的提升,電子產品的前進腳步是不會停下來的。當然,只要價格合理,消費者和產業都是雙贏。


(作者為電子產業專業自由作家,聯絡方式:ou.owen@gmail.com)


相關文章
最新MEMS技術創新可攜式高畫質投影顯示器用途
NB Camera產品與台灣產業發展趨勢
高畫質視訊發展新里程
ConfigCon矽谷會議報導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台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 Nordic Thingy:91 X平臺簡化蜂巢式物聯網和Wi-Fi定位應用的原型開發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131.11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