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奈米神話不是夢?
 

【作者: 謝馥芸】   2002年07月05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1998】

西元1959年,諾貝爾得獎主及物理學家的費曼(Richard Feyman, 1918~1988),在美國物理學會演講題目為「底層還有許多空間」(There i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即提出研究如何在極小尺度控制各種物件。在當代這個演講可說是相當前衛,不但富含科幻色彩,也像是個不可能的任務,彷彿它是留在實驗室的天方夜譚。然而四十多年後的我們,不但習於毫微科技的存在,甚至於奮力追求奈米科學,將IC極小化視為理所當然,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進入二十世紀前半段時人們所無法想像的世界。


今年6月,台積電技術長胡正明在一次奈米論壇中指出,台積電今年第四季將會提供90奈米製程技術,是全世界第一家量產90奈米的公司,預定2005年再推出65奈米製程技術。根據2001年12月最新版的「國際半導體技術藍圖」,2004年半導體製程線寬將降到90奈米,而台積電的製程技術已遠遠超越了二年進度。


另外,聯電和智原於今年4月,宣佈推出共同開發的130奈米低耗電元件資料庫(Cell Library)等,並且將一起研發90奈米及更先進的製程之元件資料庫。Intel發言人Howard I. High於4月抵臺時表示:「Intel預計2003年將跨入90奈米,進而生產Prescott微處理器!」去年晶圓廠的主題多圍繞在0.13微米製程,如今事是人非,90奈米新角一躍而為主角,市場話題由籠統的「奈米科技」化為具體的90奈米產品,再次又把神奇的事物成功具體化了。


儘管奈米一詞已成為眾人關心的焦點,以為有奈米就代表有錢途,甚至聽到台積電言明今年第四季量產90奈米,就誤認為該製程良率已大致抵定,這真是大錯特錯囉!聯電執行長宣明智說的沒錯,一道菜重要的是客人吃了滿意,抄菜技術未定,怎能拿出來見客呢?台積電雖然具有90奈米的生產能力,但是去年在發表12吋0.13微米銅製程時,台積電都不能保證每一項產品都能達到90%以上的良率,今年第四季將量產的90奈米,我們又怎能期待是高良率高品質的產品?如果台積電純粹只是技術發表,我們可視之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又一里程碑;可是若一昧強調量產能力,市場將難免有所質疑,畢竟製程發展是有技術瓶頸的。


單單針對晶圓廠研發狀況進行研究,晶圓廠在發展新技術的同時,面臨的困難將是新材料的開發、改進或配合新設計生產設備、開光罩的困難度增加及新式測試封裝技術等,甚至於客戶在進行90奈米IC設計時,EDA工具如何配合?軟硬體困難如何解決?系統如何最佳化?在0.13微米製程時,光罩代工廠0.18和0.15微米光罩產能就已吃緊,晶圓代工廠的0.13微米良率不穩定,還有封裝技術BGA、CSP成本高等問題,延伸到90奈米時,這些問題能否解決?或者是否將會有更多的問題?


除此之外,近期有越來越多的報章雜誌,把矽晶圓視做未來可能將遭淘汰的產業,而不斷討論量子電腦、DNA雙螺旋電腦、MRAM、碳奈米管(Carbon Nanobubes)等,甚至於6月中旬時,美國Tachyon Semiconductor和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聯合發表SoC設計的迅子(Tachyon)晶圓堆壘式製程技術(wafer-stacking process technology)。儘管上述技術,部分已確定未來能商品化,部分卻帶有點夢幻色彩而令人感到不真實,但這代表著全球各國都已積極尋找取代矽晶圓技術的材料及技術,因此目前的高科技產業不但要面臨同業競爭,而且在不久的未來,這些不可能的東西都有可能像費曼說的毫微米技術一樣,有變為實際成品的一天,顯示了IC公司未來也將有外患問題。現存產業技術該何去何從?這該是每個高科技人應省思的議題。


相關文章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眺望2025智慧機械發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台積電推20奈米及3D IC設計參考流程
» TV晶片競爭白熱化:台廠死守中低階市場
» 新思併思源 台IC廠失去EDA議價籌碼
» [推薦]MIPS搶攻行動市場策略能否奏效?
» 甩開追兵 台積電向20奈米挺進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4.31.8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