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可攜式產品進化事件簿
變種+適者生存×時間=進化

【作者: 王岫晨】   2006年06月02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10700】

想了解何謂可攜式產品,首先便必須定義可攜式產品的類型。就產品而言,可攜式產品大致上可分為以下幾類:手機、PDA及PMP等;而最接近這些產品但特性不同的則是筆記型電腦;介於這兩者間的則是近來許多廠商積極發展的UMPC(Ultra Mobile PC)。


可攜式產品銷售量

可攜式產品的蓬勃發展,可以透過其銷售量看出端倪。以手機的銷售量來看,根據iSuppli的數據顯示,2005年全球手機廠商銷售了約8.125億支手機,與2004年的7.13億支相比,成長了14%,這個數字也代表了全球約六分之一的人口在2005年購買了手機。而僅僅在2005年第四季,全球手機銷售量就達到了2.415億支。另iSuppli也預測,2006年全球手機銷售量將成長至9億支。


在PDA方面,雖然傳統PDA透過內建各種短距離無線傳輸技術,如藍芽、WLAN以及衛星導航系統GPS等增添許多功能,但由於這些類似的功能都能在PDA手機或智慧型手機上找到,因此對於提升傳統PDA銷售量之幫助有限,且目前PDA的採購者大多都是既有之使用者,而非新用戶。2005年全球PDA銷售量約1500萬台,預估2006年之銷售量也將與這個數字相去不遠。


至於PMP(Portable Media Player)產品方面,根據IDC的統計數據可發現,PMP產品的成長迅速,在2004年全球PMP的銷售量達到30.02萬台,與2003年相比成長了195%。然而由於PMP價格過高、以及視訊內容的取得不易等問題尚未解決,因此在2005年的成長速度減少至156%。但2006年隨著許多限制PMP產品發展的不利因素相繼減弱,因此估計2006年全球PMP產品之銷售成長率將超過200%,達到233.26萬台。但往後幾年隨著市場成熟,PMP市場之成長速度也將減少至2007年的60%左右。此外,若計入功能更為專一的MP3音樂播放器與數位相機等產品,則2006年整體可攜式產品之年銷售量可望突破10億部以上。如此龐大的需求量,在當今市場上很難有任何領域產品可與之匹敵。而最大宗者仍為手機,約佔整體可攜式產品之七成。


Epson電子零件事業群副總經理王廣達表示,可攜式產品的特色是,一旦使用了它,便不能一日沒有它。例如對於用慣了MP3播放器、GPS衛星導航系統或者數位相機的使用者來說,出門只要少了這些東西便不適應,甚至很難去改變現有的使用習慣,手機更是明顯的例子。放眼未來可攜式產品發展有兩大特點需被注意:一是需求的兩極化,二是終端使用者需求未被完全滿足。


需求兩極化

由於兩極化的需求,廠商無不亟力開發新的使用者,或者視需求升級產品規格以取代舊有產品。在2002~2003年時,數位相機的需求達到最高峰,當需求曲線逐漸下降時,開發新的使用者也成為廠商的當務之急。


終端使用者需求未被滿足

至於在終端使用者需求方面,由於規格的不斷更新,新規格也不斷被開發,當產品功能不停更新,表示廠商正持續開發新的使用者需求,而這些需求與使用習慣通常都是會累積的。放眼PC的發展,當使用者在購買PC時,許多的需求都是半強迫式的購買,例如高速的CPU運算速度就不是每個人都用得到的,目前平均一部PC可運用到的功能不到一成,使用者卻必須負擔全額費用。但這樣的遊戲規則在手機上便完全不同,目前手機為最大宗之可攜式產品,而最低階與最高階的手機價差在十倍以上,而有這樣價差的原因,正是為了滿足不同使用需求而開發不同產品。可攜式產品必須要有其市場定位,也就是往降低成本(cost down)以及提高價值(value add)兩方向發展。因此,可攜式產品可接納不同的產品層次與價格策略。


前述兩項因素也帶來了新的驅動力,可攜式產品廠商除了降低成本大量生產低階產品之外,發展更高階之產品如智慧型手機也是方法之一。正由於可攜式產品需求的兩極化態勢明顯,因此產品也漸往高階與低階兩極化應用發展,高階應用提高產品價值,低階應用則訴求價廉與適用性。而所謂的中階產品將越來越模糊,這是因為技術不斷進步,高階產品規格在一段時間過後將成為中階配備,也因此少有廠商往市場中階應用領域發展。所以業者必須不斷地研發新功能,以最擅長的資源去專攻某領域,才能找到定位。但不論如何,重點都在於能否找到市場的需求,設計出新功能來滿足市場應用。


對於可攜式產品來說,其功能可說是使用者最重視的。若以手機來看,從voice phone、fashion phone到smart phone,手機已成為一種開放平台,讓使用者可自行下載並執行各種程式。可攜式產品由使用者隨身攜帶,因此不論是PDA或智慧型手機,最需必備的功能便是通訊能力,至於其他的功能端視使用者之需求而定。


王廣達表示,許多公司在發展可攜式產品時,重點在於其策略。需求兩極化,對於高階產品來說,便必須有良好的行銷策略。低階產品可以具備行銷策略,但不用太大的產品策略。例如Remote Control便是一項新興應用潮流。可攜式產品的發展方向,可以考慮與國際大廠採用類似的平台,但必須找到自身產品的利基點。由於目前終端用戶的需求尚未被完全滿足,每個使用者所需的功能也都不盡相同,因此該市場前景值得期待。而發展的重點便是產品的差異化,不論在影音、通訊等功能上都必須存在差異化,並找到需求點。例如當以手機或PDA來觀賞動畫節目十分不方便,因此發展了更大尺寸的UMPC,然而這在可攜性方面就變得薄弱。因此如何就功能進行取捨,端視產品市場定位而定。


新一代產品設計概念

隨著全球數位網路連結在近年來的革新與進步,可攜式產品正朝多工匯流、輕薄短小之方向發展,且其產品生命週期又較以往大幅縮短,常常在短時間內便必須快速推出新產品,以滿足市場求新求變的需求。然而儘管新功能不斷增加,消費者卻未必願意為廠商的創新設計而付出過多額外的花費。因此,如何能夠讓生產廠商節省成本,並兼顧快速上市之目的,已成為設計開發業者的一大挑戰。


儘管IC整合有助於解決尺寸問題,但設計複雜度也隨之增加,而可攜式產品設計上更必須同時考慮多項因素,以求讓電池使用最佳化,也因此,工程師在設計可攜式產品時,將面臨的兩難抉擇是:一方面,必須將許多功能整合在一個特定的外形尺寸中,而這外型往往受限於電池、螢幕尺寸及操作介面等因素;另一方面,可用的電源能量又受到電池能量密度及實體尺寸等特性的影響。這些因素相互影響,很難同時滿足消費者對待機時間和工作時間的要求。


就以新一代的3G手機來看,3G手機支援多種通訊規格,如GSM、WCDMA等,亦有Bluetooth、WLAN、紅外線、USB介面等其他連接裝置;日後甚至還會加入ZigBee、UWB等無線個人區域網路連接。同時,內建數位相機甚至閃光燈等功能更早已成為許多手機的標準配備,而這將涉及複雜的相機模組和高亮度閃光燈等零組件。


此外,隨著數據傳輸速度的提升,手機已不僅限於單純的通訊功能,甚而融入更多的功能與應用,例如電視手機等。高速應用處理器為這些產品提供了強大的音訊視訊處理能力,以支援數位電視訊號和MPEG音訊編解碼,或是加入FM廣播及數位電視調諧器以增加其娛樂價值。特別是這些設備大部分都將兼具遊戲功能。TI半導體行銷技術部門應用經理杜王平福指出,目前多媒體處理器的研發上,功耗是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然而還得兼顧處理速度。因此改進製程技術以減少功耗並提升運算速度,或者採用多核心架構,如同時採用DSP與ARM核心,便可同時處理多媒體並執行一般運算工作,大幅改善處理效能。


不僅是數據傳輸功能的改變,資料傳輸之後還必須要能夠儲存,這又牽涉到高密度儲存容量的設計,經由記憶卡的擴充來達成,或者使用微型硬碟。因此,隨著需求的增加,可攜式產品的各項功能也將持續進化,不會終止。


電源需求與供應

當可攜式產品的多媒體應用日漸複雜,消費者對於通話與待機時間的要求卻不會因此減少,所以在必須支援多種複雜多媒體應用系統的同時,可攜式產品對於電力的需求與要求,自然也就更為嚴苛了。


對可攜式產品來說,電源的設計與電池的選擇,往往是產品開發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而不同的產品適用不同的解決方案,因此無法以單一種電池便能符合所有可攜式產品應用。每種電池都有其獨特的優點,不同的應用對電池之需求不同。但基本上,有幾項關鍵因素是不會改變的,包括:外型尺寸、電壓、能量密度、工作溫度、耗電率以及充放電次數等。NS亞太區可攜式設備電源管理市場經理羅振輝表示,多媒體處理器在運作不同的功能時,將有不同的工作電壓。處理速度越快所需電壓越高,因此依照不同的處理速度提供不同電壓,才能有效提高可攜式產品之能源效益。


在能源意識高漲的今天,身為替代性環保能源的微型燃料電池,預計將成為未來可攜式產品電力供應的主力。而各界對於微型燃料電池的商品化時程也非常關切。微型燃料電池優點雖多,但比起鋰電池,微型燃料電池絕對無法在短期間內取代原本用於手機、PDA與NB等可攜式電子產品的電池地位。其原因為:燃料電池的本質為發電機而非電池。因此其輸出的電量是固定且持續的。這對用電量會隨應用情況改變的可攜式產品來說,顯然有些不適合。因此,採用混合式電源,也就是以燃料電池配合鋰電池,以鋰電池為主力供應主要及突發電源,而燃料電池則負責充電及穩定供電,如此將可解決燃料電池為人詬病的供電問題。


《圖一 Epson電子零件事業群副總經理王廣達(中)、經理謝汶君(左)、總合企劃室企業公關組企業廣報公關方心怡》
《圖一 Epson電子零件事業群副總經理王廣達(中)、經理謝汶君(左)、總合企劃室企業公關組企業廣報公關方心怡》

顯示介面

液晶顯示器自1973年首次運用於計算機與手錶上後,各種不同的技術如STN、TFT-LCD、OLED與E-Paper便迅速發展並廣泛運用在各類型產品上。今天在各種消費者隨身攜帶的可攜式產品上,顯示器身為人機溝通介面,其角色也更顯重要。多媒體網路的應用,讓各項資訊產品逐漸由工作場所轉移到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成為個人攜帶品與裝飾配件,因此原本龐大體積的顯示螢幕也已經被更輕薄、體積更小的平面顯示器給取代。


也正由於近年來可攜式產品的市場不斷成長,在產品多元化的推動下,帶動面板市場的龐大商機。小尺寸面版依其應用的不同分別有CSTN、TFT-LCD與LTPS等不同面板類型,其中DPI點數最高的LTPS面板價格較為昂貴,適合高畫質及高解析度之高階應用產品。TFT-LCD面板次之,CSTN面板之DPI點數則最低,一般應用於低階產品上。另外可攜式產品受限於天生的體型,所以可輸入資訊的觸控式面板也漸漸成為標準配備。在許多應用中,由於觸控式面板可取代傳統鍵盤、滑鼠等輸入方式,因而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圖二 NS亞太區可攜式設備電源管理市場經理羅振輝》
《圖二 NS亞太區可攜式設備電源管理市場經理羅振輝》

結語

正因為需求的兩極化,因此可攜式產品在功能上也持續更新,沒有終止的一天。除了更多新功能的研發與產品的多樣化,未來可攜式產品在個性化風格的力道上將更為加強。另外,只要終端使用者之需求沒有被滿足,可攜式產品的進化也將永不終止,而未來的可攜式產品樣貌究竟會如何,很值得消費者拭目以待。


《圖三 TI半導體行銷技術部門應用經理杜王平福》
《圖三 TI半導體行銷技術部門應用經理杜王平福》
延 伸 閱 讀

電子工業發展總的趨勢是提供更小、更輕和功能更強大的最終產品。目前許多產品領域中 還出現了無線和可攜式的要求,從功率觀點看設計任務將變得更加艱巨。電池供電產品性能 的目標,就是單個或一組充電電池能維持設備連續几天的工作。相關介紹請見「可攜式產品低功耗電路設計的綜合考慮」一文。

這幾年來快速發展的手機和寬頻上網的需求,也在DSP大廠的努力下不段提升DSP的性能以滿足產品的功能,也讓消費者以更快的速度享受科技的成果,而未來將有更多種類的產品是以DSP為核心來設計的,於是DSP的功能及發展對於未Internet世代的產品開發是相當關鍵的。你可在「DSP不僅只追求性能,也要挑戰低耗電量」一文中得到進一步的介紹。

對於那些家庭音響玩家、電子遊戲玩家、攝影師、音樂愛好者以及行色匆匆的人來說,數位化正將新的功能交到他們的手中。因此,硬碟記憶體必須具有以高速傳輸速率、且經濟地儲存大量資料的能力,並且支援對任何特定資料的近乎即時之存取。在「為可攜式消費性電子產品增加儲存量」一文為你做了相關的評析。

市場動態

沛亨半導體是國內最早投入電源管理IC設計的廠商,多年前成功的進軍日本市場,是國內業者中唯一在日本市場有顯著斬獲的廠商。目前日本市場的營業額佔整體營業額比重約8%,近來也派遣研發團隊到日本或韓國,與客戶直接洽談產品規格,迅速掌握客戶需求,未來在日、韓等市場的佔有率可望持續提升。
相關介紹請見「沛亨電源管理IC在可攜式產品的應用」一文。

NS宣佈推出兩款封裝小巧的Boomer立體聲耳機放大器。正因其封裝小巧,因此這兩款晶片最適用於行動型電話、個人數位助理及MP3機等輕巧型可攜式電子產品的耳機應用方案。。你可在「NS推出專為可攜式產品設計的5伏立體聲耳機放大器」一文中得到進一步的介紹。

英特爾公司宣佈與Creative Labs、iRiver America以及Samsung等消費性電子廠商合作,協助上述公司開發名為可攜式媒體播放機的新型數位裝置,運用Intel XScale技術元件使其產品具備更長的電池續航力以及高品質的影音播放功能。在「Intel XScale技術支援新型可攜式數位裝置」一文為你做了相關的評析。

相關文章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眺望2025智慧機械發展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 慧榮獲ISO 26262 ASIL B Ready與ASPICE CL2認證 提供車用級安全儲存方案
» 默克完成收購Unity-SC 強化光電產品組合以滿足半導體產業需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7.232.21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