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解讀連網汽車DNA
實現零號誌、零堵車、零事故

【作者: 劉佳惠】   2012年04月12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9936】

IBM公佈2011年全球城市通勤痛苦指數調查,墨西哥城奪得第一,深圳、北京緊跟在後。在許多國家的都市改造計畫中,基礎建設與智慧移動城市的整合佈署是首要議題。連網汽車(Connected Car)在順勢成長下潛力驚人,在未來絕不只是少數頂級車款的專屬配備。


實現零號誌、零堵車、零事故

專家預測,隨著感測、通信、網路技術的進步,到2030年,未來交通會進入零號誌、零堵車、零事故的時代,透過網路處理大量訊息,讓車與車、車與人、車與城市網路能互相連結。


以平台來說,連網汽車可分為三大系統:其一為智慧道路系統,透過感測技術能夠感知道路地形、路面狀況、天氣狀況以及交通狀況;其二為智慧汽車系統,感知車輛自身駕駛情況、測出與其他車輛、行人與車道線等距離,其三為智慧交通系統,將以上的訊息有效集結、分析,隨時提供最佳路線回傳至駕駛。


車載傳感器 實現無人駕駛

汽車電子涵蓋層面很廣,涉及了微控制器、微處理器、驅動器、電源供應器、顯示器以及感測器等關鍵零組件。其中,車載傳感器是連網汽車能彼此溝通對話的首要技術,透過每輛車安裝類似大腦的傳感器,能夠大為提昇行車安全,減少駕駛視野死角的危險性,進一步實現無人駕駛的理想。


Google實驗室測試無人駕駛車輛已有多年,其無人駕駛車輛測試的行駛里程至少能達到32萬公里,目前把無人駕駛里程目標提升至160萬公里以上,並將以全無人為涉入的狀態進行。


Google執行董事長Eric Schmidt表示,內華達州是第一個通過無人車立法的州,且部份美國州政府已經開始起草新的法案來規範無人駕駛車輛,足見無人車情節將成為現實。



圖一
圖一

無人車將在不久後實現,根據IHS iSuppli的研究調查,車載傳感器的市場將高速成長,尤其是停車輔助攝影機、車道偏離攝影機增長更為強勁,預計2012年出貨量達340萬個,是去年的兩倍,到2015年將達到1800萬個。


連網汽車重新定義了汽車產業。然而,打造連網汽車不僅僅只需要一項技術、或是一個網路而已,它所涉及的部門、行業以及管理體系都相當複雜,需要持續地磨合解決各項應用。


打造NFC車鑰匙變成你的信用卡

隨著消費科技與汽車產業的逐步整合,不少汽車製造商引進近距離無線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實現汽車、家庭與個人資訊之間無縫傳遞。


與其他無線技術相比,NFC晶片速度快、安全性高,與其他無線傳輸應用能夠相輔相成。目前推出NFC晶片大廠如恩智浦(NXP)、意法(STMicroelectronics)、CSR、瑞薩(Renesas)、博通(Broadcom)等。


透過NFC的應用,美國Skymeter公司開發的Financial GPS(金融全球定位系統)為車主們帶來全新的付費體驗。Skymeter首席執行長Kamal Hassan指出:「車主會在每月月底收到一張費用明細表,包括停車費、保險費、租金甚至是車輛維修費等,一切費用將會依據實際里程與停車時間自動給付。」


如此一來,消費者能夠輕鬆計算開車成本。如果長期不使用汽車,更可以節省下不少的保險費用以及稅金。


而在台灣,恩智浦導入NFC增強車鑰匙的功能,加入多項應用。首先為路線規劃,車主可於家中先輸入地址,透過NFC載入車鑰匙中,一旦駕駛進入車內,即可自動將地址傳至GPS執行導航。


其二,透過「Keylink Lite智慧鑰匙」,只需在NFC手機前揮動車鑰匙,即可監看車輛狀態如查詢油量、門窗狀態以及維修紀錄,擺脫車鑰匙的傳統使用模式。


再者,也能夠透過NFC將汽車資訊上傳至車鑰匙中,並傳至到原廠進行診斷,進一步獲得診斷報告。目前已見到不少汽車製造商開始導入NFC執行防盜保護、遠端解鎖等,相信NFC的應用將會越來越普及。


Wi-Fi、乙太網路 改變新契機

BMW挾其車款於電影「不可能的任務4:鬼影行動」演出話題,推出BMW 6系列Coupe車款,緊密結合駕馭樂趣與網路通訊這兩個原本呈平行線的不同領域,更為了促使BMW車聯網服務啟動,與中國聯通宣佈合作夥伴關係。


連網汽車相較於手機、平板,其連網所涉及的複雜度相當高,其包含了十幾個彼此支援的互連網路,提供各種不同汽車應用功能。


半導體大廠如英飛凌(Infineon)、意法(STMicroelectronics)、瑞薩(Renesas)、飛思卡爾(Freescale)、博通(Broadcom)為搶奪車用網路商機,暗中角力,紛紛推出Wi-Fi與乙太網路等技術,引領汽車進入溝通對話的時代。


德州儀器(TI)近期整合Wi-Fi、藍牙技術推出WiLink 7.0汽車解決方案,達到多工處理,使汽車成為Wi-Fi熱點。CSR日前推出,首款完全符合車載驗證的獨立Wi-Fi晶片方案CSR6000,並提供支援所有主要汽車作業系統的Wi-Fi軟體套件。



圖二 :   Google實驗室測試無人駕駛車輛
圖二 : Google實驗室測試無人駕駛車輛

不只是Wi-Fi,乙太網路車用連結也出現需求,看準車內網路頻寬需求不斷湧現,博通、恩智浦、飛思卡爾、瑞薩、哈曼國際(Harman International),共同成立SIG組織,以促進乙太網路車用連結的大量普及,據了解,博通已成為BMW直接供應商,預計今年下半年車用乙太網路晶片正式出貨。


語音辨識、APP當道

根據使用者滿意度調查,駕駛人對於智慧汽車最滿意的一點,就是導航系統中的語音功能。另外採用語音技術的汽車,銷售量通常也跟著增長。新一代智慧型汽車已往語音辨識的方向進行改進。


福特曾於今年CES展積極宣傳其「連網汽車SYNC創新技術」,可讓駕駛人不用雙手控制包括路況導航、播放音樂、接聽手機、以及自行閱讀簡訊再以語音方式播放等功能。Nuance的汽車語音高級行銷經理Fátima Vital表示:「在不久的將來,透過連網汽車,系統將可以直接進行網路搜尋、辨識,並做出更精準的回應。」


除了語音辨識技術,強化應用軟體端也是連網汽車的發展關鍵,這也是各家汽車業者各顯神通之處,利用差異化的系統平台與應用程式吸引消費者。根據GigaOM發表的汽車應用程式趨勢報告,2011年新車應用程式營收大約為一.○五億美元,二○一五年將成長到四.三億,足見App熱潮已吹向汽車產業。


汽車廠商BNW、福特、通用、福斯(Volkswagen)以及Volvo,紛紛推出汽車應用程式,希望藉由差異化的系統平台與應用程式吸引消費者。舉例來說,福斯搭載Nokia應用程式平台Terminal Mode,福特以「AppLink」,讓駕駛使用智慧手機上的應用程式,如Twitter。通用汽車子公司「ObStar」,開發應用程式「Mylink」,可以遠端遙控上鎖、發動以及檢修。IHS iSuppli汽車分析師Boyadji提到,汽車製造商將會提供越來越多元的應用程式。每一家汽車製造商所設計的平台將會是主導品牌的一大主力,也會成為與對手進行競爭的利器。


回歸駕駛本質

為打造一個無縫隙的車內通訊環境,多家國際知名手機與汽車大廠共同成立汽車連線聯盟(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CCC聯盟),讓智慧手機、平板電腦等各式行動裝置能透過統一的連結標準MirrorLink,迅速地與車載資訊系統互連。百佳泰(Allion Test Labs, Inc)為目前臺灣與日本地區MirrorLink的測試實驗室,協助CCC聯盟推廣車內互連傳輸的技術標準。


透過網路,在未來的世界裡,汽車與人之間的關係日漸親密,汽車不再只是一輛冰冷的機械,而會成為個人生活的延伸。福特全球產品開發總監Derrick Kuzak誇張地形容,連網汽車會讓駕駛沉浸在聲音、視覺與視覺中,且不願意離開車子半步。


相對的,隨著連網功能、應用軟體以及各項技術的增進,連網汽車也面臨相關的衍生問題。面對更加豐富、精彩的車內世界,駕駛更難專注於在「開車」這件事上。


美國交通部長Ray LaHood義正嚴詞的指控:「駕駛分心是最危險、最致命的惡習!」多倫多警隊也於2月13日展開「切勿分心駕駛」(Don't drive Distracted)行動,並呼籲汽車製造商應設計防止分心的技術,在車輛啟動時會自動終止使用。可見,連網汽車反而引發對安全的爭論。


每一項新科技都是一把雙刃劍。連網汽車並非行車安全問題的罪魁禍首,真正的問題核心在於「人」。因此,比起研發防止分心的汽車解決方案,不如強化駕駛的安全意識來的更有效。


相關文章
藍牙技術支援精確定位
結合功能安全 打造先進汽車HMI設計
EdgeLock 2GO程式設計簡化設備配置
醫療用NFC的關鍵
結合功能安全,打造先進汽車HMI設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英國公司推出革新技術 將甲烷轉化為高品質石墨烯
» 韓國研發突破性半導體封裝技術 大幅提升產能並降成本
»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發布新規定 加速推動C-V2X技術
» DigiKey第16屆年度DigiWish佳節大放送活動即將開始
» 台灣PCB產業南進助攻用人 泰國產學合作跨首步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33.24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