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開啟整合的大C時代
從C到後C++

【作者: 籃貫銘】   2012年05月08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13708】

1972年,美國著名的電腦科學家丹尼斯.麥卡利斯泰爾.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為了在當時的迷你迪吉多電腦(PDP-11)上運行UNIX系統,開發出了「C語言」,之所以被稱為「C」,是因為C語言的很多特性是依循著B語言的邏輯發展而來,所以很自然的被稱為C語言。C語言的主要特性在於可以用來編寫作業系統核心,讓軟體開發變得更加靈活、更加強大。


C語言推出13年之後,「C++」語言就接著發佈了,它從傳統的物件導向語言,走向泛型程式設計為重,並結合Loki、MPL等程式庫的產生式編程和模板元編程,化身為極具彈性且相容於多樣編程的高階語言。


而再經過近30年的演進,C++已成為當今主流程式設計語言中最複雜的一種。


從C到C++ 相容整合的理念

為什麼取名為C++,而不是「New C」?最主要的原因就是C++語言是以相容於C語言為發展前提,而不是企圖創建出一套全新的程式語言系統,而「++」其實也是C語言裡的一個運算子,它代表著將變數加一,意味著遞增加強的意思。所以很簡單,C++就是把C語言整合、強化的一種程式語言。


而除了相容C語言之外,C++還有另一個重要的發展核心,就是整合多種程式設計風格,讓程式設計師可以有多樣化的選擇,不限制開發的架構與形式,因此更自由,也更容易開發。不過這樣的架構也引來了許多的爭議與批評。


至於為什麼需要整合多種程式設計風格?其實跟當時的個人電腦發展現況有很大的關係。


C++語言發展的時空背景,正好是第三波電腦發展的時代。由於微處理器的誕生,帶起了微電腦的發展,於是體積輕便的小型電腦成為個人及小公司人人必備的工具。隨後,蘋果電腦推出了第一部電腦產品「Apple I」,並帶起電腦圖形化介面的風潮,讓電腦的操作與使用越來越容易,也讓投入周邊軟硬體的人越來越多,因此整合多種程式設計風格的需求變得相當迫切。


整合和跨平台的大C時代

而在接下來的時代裡,傳統的個人電腦顯然已經不再位居領導產業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強調網路應用與人機互動的智慧型裝置。這類型的裝置除了講求硬體的性能外,軟體介面的優化也是發展重點所在,但更重要的是,跨平台與整合的需求相較於過去有增無減,同時規模更加龐大,不僅軟體與硬體,還包含裝置與裝置之間,所以可預見的未來,將是講求整合的大C時代。


大C時代有幾個特色,首先是軟體與硬體的整合。過去是硬體掛帥的時代,但隨著半導體技術進入高原期,硬體間的性能差異已不再明顯,軟體自然就成為創造差異化的關鍵所在,所以未來的終端系統開發,將必須藉由軟硬體的充分整合,才能創造更高的價值。


再者為雲端的跨裝置整合。毫無疑問的,未來是雲端運算的時代,資訊與知識將藉由無所不在的網路傳遞到各式各樣的裝置上,屆時,裝置與裝置間的互動與整合就變得至關重要,例如:手機與家電的互動,家電與電腦的整合等。如何讓這些裝置可以透過雲端來建構一個友善的使用情境,也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所在。


最後是跨領域的異業整合。單一產業發展最終都會有所侷限,此時跨領域的整合與交流,就成為必然與必須的方向,例如藝術與科技的交流,農業與科技的結合,都能衍生令人驚艷的成果。以LED為例,從早期的照明,漸漸走向背光顯示,目前則與農業與畜牧結合,創造出全新的價值。


開放是啟動改變的關鍵

而要達成整合與跨界,自然不是說說就會發生,不僅要在技術與知識上做突破,觀念與態度上也得做改變,而改變的重要方向就是「開放」,或者說「contribution」。


以C++語言的開發為例,當時比雅尼‧史特勞斯特魯普博士(C++之父)在開發過程中,就預先設定了幾個開發準則,其中有三條是:儘可能與C相容、避免平台限定或沒有普遍用途的特性、不會帶來額外支出。也因為這幾個準則,擴大了C++的應用範圍,讓它站上主流語言的地位。


而未來的大C時代是整合的時代,當然也就是開放的時代,因為整合的前提就是充分的了解,但了解是互相的,了解別人,也要讓別人了解自己,接著才是合作與貢獻。


所以你想要掌握大C時代,「開放」是你應該要有的第一個念頭。


圖一
圖一
相關文章
ChipLink工具指南:PCIe® 交換機除錯的好幫手
氫能競爭加速,效率與安全如何兼得?
智慧製造移轉錯誤配置 OT與IT整合資安防線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DigiKey第16屆年度DigiWish佳節大放送活動即將開始
» 台灣PCB產業南進助攻用人 泰國產學合作跨首步
» AI推升全球半導體製造業Q3罕見成長 動能可望延續至年底
» 中國科學家研發AI驅動系統 加速微生物研究
» 澳洲UOW大學獲資助開發量子成像系統 革新癌症放射治療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28.31.7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