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解析玻璃材料的王者之路 – 康寧(上)
高科技的傳統產業

【作者: 劉心寬】   2012年09月07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10642】

今年CES上獲得展場大獎的HP筆電「Envy」,全上蓋採用玻璃製成;SONY也推出一款液晶電視,在框架的四個角落都使用玻璃覆蓋。去年出版的《賈伯斯傳》,更暗示未來Apple產品將可完全不使用金屬邊框,直接用玻璃當作全機外殼。如果再加上傳統面板產業對玻璃基板的需要,我們的生活堪稱被玻璃所重重包圍。


無怪乎玻璃大廠康寧接連拍攝兩集影片「玻璃構成的一天」,闡述其對玻璃材料的願景,無論小孩或成人,在家庭、公司或學校,玻璃將成為最主要的顯示介面,而且無所不在。


圖一
圖一

跳脫傳統印象、克服既有的弱點,玻璃不再易碎,它已經茁壯成一種可以堅硬、可以柔軟的前瞻材料技術。而這條看來商機閃亮的道路,其實是玻璃基板廠商默默開拓數十年而來。至今,玻璃仍是一個眾人皆知、但遙不可及的神秘產業。


台灣自製玻璃基板之路 早已夢碎

根據工研院IEK分析報告,液晶玻璃基板最大業者是康寧,市佔率約五成;第二大業者是康寧與三星所合資所成立的三星康寧,市佔約三成;第三名以後的市佔率都不到一成,如日本的旭硝子和德國的SCHOTT。


三星康寧雖位於韓國、三星的名字掛前頭、但業界人士私下表示,內部員工均自視為康寧的員工、而非隸屬三星。也就是說,液晶玻璃基板市場近八成都由康寧掌控;如果把應用範圍鎖定近期最夯的超高硬度玻璃,市場上幾乎只有康寧一個玩家,市佔率高達九成以上。


台灣面板產業曾經如此飛黃騰達,為何沒有自製的玻璃基板?


一位業內分析師直接點出答案。他說,玻璃基板是一個進入門檻高、投資金額又龐大的產業;換言之,若無一定的市場規模,很容易撐不下去。2002年台灣面板業起飛之際,這些玻璃大廠都迅速地靠近客戶、在台灣設廠,康寧在台投資金額至今仍是前幾名的外商投資案。當然,台灣業者也曾經夢想過自製玻璃基板,回顧歷史,碧悠、中晶和鉅晶都曾有此壯志,但美夢早在多年前就已破碎。


玻璃產業對於技術一向保護到家,以康寧來說,甚至不申請任何專利、以避免專利到期反而有洩密之疑慮。因此,台灣廠商的玻璃大夢先後慘敗;鉅晶還在募資中就胎死腹中,中晶設廠設到一半就無米可炊、計畫終止。其中只有碧悠電子旗下子公司碧悠光電撐到建廠完成、熔爐點火營運;但最後仍然因為產品良率不高、最後黯然破產下市,當時讓許多投資人股票瞬成壁紙、受災慘重。


不過,你很難想像碧悠光電雖然倒閉,但當年熔爐中點起的火,卻能助燃今日中國政府在面板業「全面自製化」的野心。這要從康寧去年控告中國河北東旭集團侵犯其專利開始說起。


捍衛自身技術不手軟

熟知內情的業界人士表示,這項官司其實可以追溯至當年,碧悠透過商業間諜在美國竊取康寧商業機密,遭康寧向美國FBI檢舉、並確實有人因此被逮捕,此案最後以賠償金和解。


碧悠當年竊取到何種機密我們不得而知,但在當時,被認為是碧悠能夠撐到最後、點爐量產的原因之一。當年碧悠所購買的設備、聘請的人才、以及使用的技術,在倒閉後疑似輾轉流至中國大陸,其中具有官方色彩的東旭集團就是非常積極的後進者,不惜以各種「方式」,讓中國面板產業能夠從最基礎的玻璃基板就開始在地化。


圖二
圖二

對於中國大陸的威脅,康寧不是沒有看到。今年,康寧曾與友達聯合上書台灣政府,認為台灣政府應針對商業秘密保護法進行修正,業界推估也與這件事情脫不了關聯。


康寧高層曾於媒體訪問時表示,的確,東旭集團竊取康寧商業機密的地區可能來自各個國家,但台灣與中國語言和文化相通、地域相近,針對東旭此案,這位高層相當肯定竊取商業機密的行為來自台灣。


不過,和當年台灣的碧悠光電相比,今日的中國河北東旭集團擁有官方背景,在人治色彩濃厚的中國,康寧的提告可能僅具警告意味。針對中國大陸面板產業的快速擴張,為了不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康寧北京廠於去年正式點爐營運。


康寧的下一步

近年面板產業哀鴻遍野,仍然維持高獲利的玻璃基板廠商也面臨壓力,康寧更破天荒以「歲修」方式停機調整產能、並開始配合調整售價。


一位業界資深分析師語重心長的說,如果不是康寧長期卡住了玻璃基板的價格、守住最基礎的原料成本,面板業Cost down的速度會是台灣四大「慘」業中最先玩完的。


而分析康寧為何願意調降售價,其實也絕非虧本之舉;從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康寧,每年投資營收的百分之十在技術研發之上;其中,特殊材料就是近年快速竄起的事業部門。也因此,即使液晶玻璃基板長期利空,康寧也有信心從別的地方「賺回來」。


相關文章
解析玻璃材料的王者之路 - 康寧(下)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台灣PCB產業南進助攻用人 泰國產學合作跨首步
» AI推升全球半導體製造業Q3罕見成長 動能可望延續至年底
» 中國科學家研發AI驅動系統 加速微生物研究
» 澳洲UOW大學獲資助開發量子成像系統 革新癌症放射治療
» 無人機科技突破:監測海洋二氧化碳的新利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9.107.15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