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2005年台灣IC產業趨勢展望
 

【作者: 簡志勝】   2005年01月01日 星期六

瀏覽人次:【5405】

回顧2004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先從需求面來看,由於沒有非經濟因素(如SARS、美伊戰爭)的干擾,整體經濟環境在多年壓抑下已邁向正面復甦,隨著企業IT支出的增加,與市場對無線網路的接受度提升,帶動個人電腦等電子系統產品及半導體市場的需求,因此需求面可說是處於明顯復甦的態勢。其次就供給面而言,2001至2003年半導體廠商對資本支出仍維持保守心態,使得全球IC晶圓廠產能獲得有效的抑制。因此2004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在需求復甦及供給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終於出現較具爆發性的成長,可望較2003年成長24.8%,產值為2136億美元。


2004年我國IC產業在全球產業榮景的帶動下,更展現出較全球優異的成長實力,預估2004年台灣IC產業整體產值將首度超越1兆新台幣,約為1兆1000億新台幣,較2003年大幅成長39%。包括IC設計、製造、封裝及測試業均有相當不錯的表現,成長率分別為34.0%、41.6%、35.7%及42.3%;產值分別為2549億新台幣、6657億新台幣、1596億新台幣及582億新台幣。因此2004年台灣整體IC產業產值為1兆1384億新台幣,較2003年成長39%,IC產品產值為4960億新台幣,較2003年成長41.2%。


展望2005年全球與台灣IC產業的產值成長,由於2004年的成長率已達高峰,且總體經濟指標成長略有趨緩跡象,伴隨高油價時代即將來臨的預期心理,市調機構WSTS預估2005年全球半導體成長率僅為8.5%;至於台灣IC產業的產值成長率也將較2004年滑落,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IEK)預估,台灣2005年IC產業產值成長率為15%。


而在未來IC產業趨勢的展望上則有以下幾個關鍵議題:包括兵家必爭的通訊與視訊產業、SoC與晶片整合趨勢、DRAM世代交替、設計業大者恆大趨勢以及中國市場的機會與挑戰等,以下將一一深入分析。


2004年台灣IC產業回顧

2004年是台灣IC產業營收大躍進的一年,整體IC產業產值首度突破兆元新台幣大關,年成長高達39%,為2000年來表現最佳的一年;如(表一)所示,在各IC次產業中,DRAM由於256Mb均價守穩4.5美元,營收與獲利最為亮眼;晶圓代工業者也因產能利用率維持在高檔,年營收成長達37.4%;而封測業者則受惠於IC製造業的高成長而水漲船高;在設計業方面,受國際大廠不放棄低毛利市場,加上國內業者仍持續走削價競爭策略,營收成長表現略遜於其他次產業,預估2004年IC設計業年成長率為34%。至於2005年的成長率將遜於2004年,預計2005年台灣IC產業產值約為1兆3000億新台幣,年成長率為15%。



《表一 台灣IC產業產值預估(單位:億新台幣)》
《表一 台灣IC產業產值預估(單位:億新台幣)》

<資料來源:WSTS,2004/06;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台灣IC產業毛利率趨勢

觀察台灣IC次產業毛利率趨勢,如(圖一)所示,其中IC設計業的毛利率一般均維持在30~40%之間,但個別廠商間差異頗大(消費性領導業者毛利表現最佳,類比業者表現穩定,資訊業者相對較弱)。影響IC製造業毛利率的主要因素有二,為晶圓代工的產能利用率與DRAM報價;至於封測業的毛利率趨勢,則與製造業的連動性相當高。


根據毛利率的趨勢也可以判斷半導體景氣的大方向,當製造業的毛利率接近或低於封測業毛利率時,可預期為景氣已達谷底,在短期內可望反彈;但若製造業的毛利率高於設計業時,景氣則相對熱絡。一旦製造業的毛利率超過一年高於設計業時,如2000年則代表景氣過熱,業者可能對未來的景氣過度樂觀。



《圖一 台灣IC次產業毛利率趨勢》
《圖一 台灣IC次產業毛利率趨勢》

<資料來源:各上市櫃公司;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2004上半年各次產業毛利率分佈

IC設計業

歷年台灣IC設計業者的平均毛利率集中在30~40%,如(圖二),觀察2003與2004上半年台灣IC設計業毛利率分佈,發現低於30%毛利率的設計公司比重,並未因景氣好轉而減少;高於40%毛利率的設計公司比重,則因2004上半年晶圓代工優惠價格不再,以及國際大廠加入低價競爭,反而導致毛利率衰退。


《圖二 台灣IC次產業毛利率趨勢-IC設計業》
《圖二 台灣IC次產業毛利率趨勢-IC設計業》

<資料來源:各上市櫃公司;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IC製造業

台灣IC製造業者2004上半年毛利率普遍較2003年同期提升,如(圖三)所示;其中又已以力晶與台積電的表現最佳,至於功率/類比代工廠的毛利率提升幅度,則是落後於DRAM廠與晶圓雙雄。


《圖三 台灣IC次產業毛利率趨勢-IC製造業》
《圖三 台灣IC次產業毛利率趨勢-IC製造業》

<資料來源:各上市櫃公司;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IC封測業

台灣IC封測業者2004上半年毛利率普遍較2003年同期提升,如(圖四)所示,相較於產品多樣化的大廠,中小型的專業記憶體測試與LCD驅動IC、CMOS影像感測器封測廠的毛利率表現較為優異。


《圖四 台灣IC次產業毛利率趨勢-IC封測業》
《圖四 台灣IC次產業毛利率趨勢-IC封測業》

<資料來源:各上市櫃公司;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展望IC產業發展趨勢

通訊與視訊乃兵家必爭之地

觀察全球電子產品產值成長率,如(圖五)所示,在2003至2006這四年當中,2004年在各領域的成長率均達高峰,其中無線通訊表現尤佳,主要乃延續2003年第三季開始之彩色照相手機的換機需求。但由於中國手機庫存日益增高、手機低價化趨勢以及換機需求於2004年底將達到飽和,2005年無線通訊領域的成長將趨緩。


雖然2005年無線通訊領域的6%成長率遠低於2004年的16%,但是包括無線通訊、資料處理、消費性電子等所有領域,其2005年的成長率均至少仍有5%,代表2005年景氣熱度雖略減,但仍無需過度悲觀。



《圖五 全球電子產品產值成長率》
《圖五 全球電子產品產值成長率》

<資料來源:iSuppli;2004/08;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在主要電子產品的半導體需求方面,如(圖六)所示,預估2008年時對半導體需求最大的系統產品為電腦與手機。若從2004~2008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觀察,其中表現最突出的是DTV、Consumer Display與3G,其CAGR分別高達44.9%、34.9%與25.3%。而也因為DTV、Consumer Display與3G等同時具備高產值及高成長特性,為未來的明星產品,因此吸引國內外大廠紛紛投入,預料將出現相當激烈的競爭。



《圖六 主要電子產品的半導體需求》
《圖六 主要電子產品的半導體需求》

<資料來源:Dataquest,2004/05;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SoC與晶片整合趨勢

矽智財的再利用(IP reuse)是SoC的主要訴求之一,在設計生產力提升與技術擴散授權等方面,具備了推動SoC成長的關鍵性地位。在全球的IP市場中,微處理器IP因屬晶片的核心技術,其2003年市場佔有率為24%,居所有IP種類之冠,如(表二)。至於在成長性方面,由於新興通訊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使得DSP核心IP的成長率高達39%。此外,也因為USB、IEEE1394等介面技術在資訊與消費性產品的需求漸增下,此類IP成長率亦高達25%。


《表二 全球IP市場值-依IP種類(單位:百萬美元)》
《表二 全球IP市場值-依IP種類(單位: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Dataquest,2004/05;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在IP的區域市場方面,如(表三),以美洲居冠,市佔率為42%。但是若以成長性觀察,由於台灣與中國的IC設計業對IP的需求殷切,亞太市場年成長高達22%,這也使得亞太地區成為歐美IP大廠積極推展業務的重點市場。


《表三 全球IP市場值-依地區(單位:百萬美元)》
《表三 全球IP市場值-依地區(單位:百萬美元)》

<資料來源:Dataquest,2004/05;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在個人無線通訊講究輕薄短小的熱潮之下,手機晶片的整合成為SoC趨勢的一項重要指標。目前手機基頻晶片已整合多項功能,如GSM、CDMA、GPS、藍芽、MP3與MPEG,幾乎已將所有通訊以及影音需求納入整合型晶片。至於RF晶片,除功率放大器外,SiGe/BiCMOS已漸成為RF晶片製程的趨勢。此外,由於手機具備多款記憶體需求,多晶片封裝技術(Multi-Chip Package;MCP)亦廣泛應用於手機記憶體上。


在SoC的發展時,面臨了如功率管理、訊號一致性、DFT(Design for Test)、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等議題,同時也因為時脈愈來愈快,不得不在設計晶片的初期,即需考慮到封裝以及電路板對性能的影響。於是這些晶片複雜化所面臨的挑戰,就有賴於EDA工具來提升設計與驗證的品質與效率。


DRAM世代交替啟動

因為2001年DRAM的供過於求,導致DARM價格崩跌,造成大部分的廠商都面臨巨幅虧損,於是加速了全球DRAM版圖的重整。2003年全球DRAM前三大廠商為三星、美光和英飛凌,英飛凌與爾必達因為市佔率較低,因此皆積極與國內DRAM廠商策略聯盟,以技術換取產能來擴大其市佔率,例如英飛凌與華邦和南亞合作、爾必達與力晶合作。目前DRAM產業的市場集中度仍持續提高,以2003年為例,全球前五大DRAM廠商的市佔率由2002年的81%提升至83%。


觀察應用於各領域之DRAM產值趨勢,如(圖七)所示,受惠於256Mb均價穩定,2004年DRAM市場約280億美元,年成長近五成,2005年成長力道則不及一成,2006年預估產值將較2005年滑落約25%。至於在DRAM均價趨勢方面,如(表四)所示,2005年512Mb價格將降至不及256Mb的二倍,也就是說在2005年底之前512Mb將取代256Mb成為DRAM市場主流。



《圖七 應用於各領域之DRAM產值趨勢》
《圖七 應用於各領域之DRAM產值趨勢》

<資料來源:iSuppli,2004/09;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表四 DRAM均價(ASP)趨勢(單位:美元)》
《表四 DRAM均價(ASP)趨勢(單位:美元)》

<資料來源:Dataquest,2004/05;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繼2000年DDR成功取代SDRAM成為標準型DRAM的主流規格後,搭配更高速(超過400MHz)、更高容量(512Mb)與更低耗電的1.8V操作電壓的DDR2,可望於2005年第二季末晉升為DRAM的主流產品。,2004年第三季可產出DDR2的業者有:Elpida、Samsung、Micron、Infineon、南亞科,也因為目前DDR2價格高出DDR約40%,國內外相關DRAM製造業者均積極切入,其中最具指標性的三星更預計在2004年底DDR2比例將達其產量三成。


DDR2封裝製程由傳統的TSOP轉換至FBGA,測試設備的時脈也要求要達到533MHz,但以目前封測市場產能分佈情況,FBGA封裝的產能不缺,但IC基板及測試產能卻明顯不足,國內業者可積極切入。


設計業大者恆大趨勢

觀察台灣Fabless業者的資本額分佈,如(圖八)所示,台灣IC設計業者的資本規模小於5億新台幣的公司佔八成,資本規模超過10億新台幣的公司僅佔一成,表示台灣IC設計產業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在營收規模上,台灣與全球Fabless產業的業者營收規模大小都相當懸殊,而台灣的懸殊程度更甚於國外。根據2003年FSA與IEK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Fabless年營收小於2億美元的公司近八成,而台灣IC設計業年營收小於10億新台幣的公司則接近九成。


《圖八 台灣Fabless資本額分佈》
《圖八 台灣Fabless資本額分佈》

<資料來源: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國際上投資新創Fabless公司的意願有降低的趨勢,投資Fabless的件數自2001年高點大幅滑落後,在2002年第四季開始觸底反彈。雖然2004年第二季時在投資件數上已接近高點時的水準,但投資金額約僅有全盛時期的七成。代表投資新創公司熱度的首次募資比例,如(圖九)所示,也由2000年的35%,降至2004年第二季僅達11%,募資金也由2000年的平均近1600萬美元,大幅滑落至2003年的710萬美元後略為回升。


在Fabless相關購併案趨勢上,亦呈現逐年增溫的趨勢,預估2004年全球Fabless的購併件數將達60件,金額將超過40億美元。國內2004年迄今的主要購併案包括上元科技被英飛凌購併,以及瑞昱與聯發科分別入主驊訊與揚智。


IC設計產業在高營收高成長領域漸趨飽和、先進製程研發費用高昂、購併加溫、規模大小懸殊以及創投對新創公司投資保守下,IC設計產業市場集中度將持續提高,中小型IC設計業者的生存空間恐將受到壓縮,於是在綜效的考量下,合併或策略聯盟將是產業未來的趨勢。


《圖九 Fabless首次募資趨勢》
《圖九 Fabless首次募資趨勢》

<資料來源:FSA,2004/08;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中國半導體市場持續擴增

在全球半導體的區域市場中,亞太半導體市場由2004年佔全球40%,提升至2006年佔42%,亦即亞太市場將持續扮演全球最主要半導體市場的角色。然而在亞太市場中,中國半導體市場由2004年佔亞太半導體市場的40%,躍升至2006年佔亞太半導體市場的56%。由市場值方面觀察,中國半導體市場預估將由2004年的340億美元,擴增至2006年的538億美元,為全球半導體需求成長最快速的地區。


在中國政府、業界與學界大力推動下,中國的IC設計產業的成長力道相當強勁,但由於起步較晚以及一般的設計層次不高,在產值上仍遠遜於台灣,預估到2006年時台灣IC設計業產值仍達中國五倍的規模,如(圖十)所示。


《圖十 兩岸IC設計業產值趨勢》
《圖十 兩岸IC設計業產值趨勢》

<資料來源:CCID,2004/02;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至於在晶圓代工方面,晶圓雙雄2003年全球市佔率仍高達62.5%,但是在產能擴充上,中國的晶圓代工業者則相對較積極。如(圖十一)所示,台積電與聯電2005年的產能擴充分別約為19%與27%,而中芯與宏力的產能擴充則分別為88%與73%,在2005年全球半導體成長率只有個位數的情況下,中國的產能擴充遠超過全球半導體成長,可能為未來的供需狀況埋下隱憂。


《圖十一 兩岸晶圓代工產能擴充之比較》
《圖十一 兩岸晶圓代工產能擴充之比較》

<資料來源:Dataquest,2004/06;FSA,2004/05;CCID,2004/02;工研院IEK-ITIS計畫,2004/10>


中國市場持續高成長下,當然也為國內業者提供業務成長的機會。中國IC市場年成長率超過20%,但其IC自給率不及20%,這個龐大的缺口吸引全球的IC供應商紛紛投入。尤其是相對於美、歐、日市場的市佔前十大集中度分別為58.4%、66.1%與63.0%,中國市場的市佔前十大集中度仍低,僅約48%,代表各家業者仍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至於在中國本土業者對台灣IC設計業者的挑戰方面,雖然台灣在產值規模上仍有數倍的領先,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差距勢必逐年縮小,加上中國積極複製台灣的產業群聚與產業鏈,透過政策為其IC產業提供低成本且基礎建設良好的環境,將有助於快速提升中國IC產業的競爭力。雖然中國在資訊與消費性IC產品領域上仍無法與台灣競爭,但藉由其廣大市場具有新通訊規格/標準的制定優勢,台灣未來在通訊IC上與中國業者的競爭將愈趨白熱化。


結論

展望2005年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可以從整體經濟數據以及IC產業發展趨勢來觀察。在整體經濟數據方面,包括全球GDP、企業IT支出、半導體廠商資本支出、電子產品以及半導體市場成長率,預估在2004年均達高峰,2005年的成長力道將趨緩。


綜合來看,台灣IC業者除需注意通訊與視訊等明星產品的市場激烈競爭,在SoC趨勢之下,面臨晶片複雜化所帶來的挑戰,勢必有賴於EDA工具來提升設計與驗證的品質與效率。DRAM市場在2005年將進行世代交替,512Mb的DDR2將取代256Mb的DDR成為市場主流,國內外DRAM相關業者均積極投入此一市場。


此外IC設計產業在高營收高成長領域漸趨飽和、先進製程研發費用高昂、購併加溫、規模大小懸殊以及創投對新創公司投資保守下,IC設計產業市場集中度將持續提高,中小型IC設計業者的生存空間恐將受到壓縮,合併或策略聯盟將是產業未來的趨勢。


至於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區域市場,雖然台灣在2006年之前,晶圓代工與設計業產值仍遙遙領先中國業者,但是中國以其官方政策培植產業的優勢,也有可能加速趕上,直接衝擊台灣IC產業在全球的地位,未來台灣業者與中國的競合將是未來最重要的關鍵議題。


(作者為工研院經資中心IC產品與應用部門產業分析師)


延 伸 閱 讀

市調機構 iSuppli 針對全球半導體市場庫存狀況發布最新報告指出,第三季( Q3 )半導體庫存水位又較前一季大幅升高了 103 %,創下近兩年來新高紀錄。 相關介紹請見「iSuppli:Q3半導體庫存水位大幅升高103%」一文。

根據國際半導體產能統計協會( SICAS )所公佈的最新資料,全球晶片廠 7 ~ 9 月的產能利用率為 92.7 %,較 4 ~ 6 月時的 95.4 %下滑;該數字是近兩年來首見下跌,也成為半導體產業景氣消退的最新證據。 你可在「全球晶圓廠7~9月產能利用率首見下滑」一文中得到進一步的介紹。

因為第四季旺季效應並未顯現,庫存去化速度緩慢, IEK 將 2004 年 IC 產業產值預估,由原先的 1 兆 1269 億新台幣小幅調降為到 1 兆 1141 億新台幣。在「IEK下修2004年台灣IC產業產值預估」一文為你做了相關的評析。

相關文章
擺明搶聖誕錢!樹莓派500型鍵盤、顯示器登場!
Arduino新品:UNO SPE擴充板,隨插即用UNO R4實現超高數據傳輸、即時連結
以馬達控制器ROS1驅動程式實現機器人作業系統
推動未來車用技術發展
節流:電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意法半導體與ENGIE在馬來西亞簽訂再生能源發電供電長期協議
» 3D IC封裝開啟智慧醫療新局 工研院攜凌通開發「無線感測口服膠囊」
» 微軟發表新一代零水冷資料中心設計 樹立永續科技新標竿
» Intel Foundry使用減材釕 提升電晶體容量達25%
» 默克在日本靜岡建設先進材料開發中心 深化半導體創新與永續發展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90.253.22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