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擁抱品牌 提升台灣科技產業能見度
讓「Made In Taiwan」成為科技產品品質保證的代名詞

【作者: 王岫晨】   2005年06月01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4726】

每到夜晚,走一趟大城市的市中心區,抬頭所見,照亮整個城市的,是各式各樣的廣告看板。知名的國際大廠,幾乎重金買下了城市各個顯著的標的物為自己品牌大作廣告。常見的品牌如Sony、Philips、Nokia、Motorola、SAMSUNG、Panasonic等。這些品牌名稱,幾乎所有消費者都耳熟能詳,且大多也是購買時的首要選擇。然而,台灣的品牌,除了台北的夜空之外,卻顯少有機會在國際性大城市的廣告看板中亮相。


什麼是「品牌」?說穿了,其實品牌就是在消費者的心中對於產品本身或售後服務所長期累積的一種正面印象。近年來,OEM到ODM,台灣業者的代工品質早在國際間獲得良好口碑。只是,隨著技術的進步,許多產品的生命週期變得越來越短。以電視機為例,過去映像管電視獨佔全球市場的情況,在液晶電視、電漿電視與投影電視紛紛進軍電視市場的情況下,過去消費者所熟知的電視機常識需重新洗牌,而必須從頭學習更複雜與多樣的技術與專有名詞。新技術與新產品太多,但所能接收到的相關資訊卻太少,因此消費者購買產品當然會以值得信賴的品牌做為首要考量。


對台灣業者來說,經營品牌的最大困難,在於代工觀念已主導台灣IT產業許久,使得廠商習慣了低價格,低成本的產業特性。但缺點導致台灣對於創造有形與無形的價值,比不上規模經濟與殺價競爭的生存方式,這也導致社會價值降低,讓人不禁困惑未來台灣能夠留下什麼產業。而台灣整體環境對經營品牌業者的壓力,來自於代工製造是台灣產業之主流,代工強調低價,但台灣對於價值的創造、尤其是無形的品牌價值並不重視。眼觀鄰近台灣的印度,其不論在設計與服務業,未來都會有出色的表現,而大陸在品牌發展與低成本製造上已漸漸顯現出優勢,因此未來將是台灣廠商頭痛的競爭對手。


此外,代工以規模與數量取勝,當台灣業者彼此間為了拼生產規模而不停殺價競爭時,也間接降低國家社會的價值。而且產業發展以降低成本為考量,其結果就是台灣IT產業以低價為生存規則,但前有日、韓兩大障礙,後有大陸品牌的低價優勢緊追在後,也不禁令人擔心,台灣往後能留下什麼產業,而社會價值是否能提升。


過去台灣業者為了生存,不惜以低價量產策略,捨棄自有品牌。但是只有產品而缺少品牌,已經讓台灣在國際競爭中居於劣勢。現在台灣業者擁有足夠的研發與量產能力,下一步如果還不盡快朝「自有品牌」方向發展,未來在全球市場上的生存空間恐將愈來愈小。


以明基為例,明基過去從單一公司發展為集團,整體營收這十四年來成長了132倍,未來在成長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必須提高附加價值來維持生存。因此明基選擇經營自有品牌,直接與消費者溝通以掌握產業的完整價值鏈,最重要的是,不論環境如何變遷,品牌廠商都可以長期生存下去。


在技術高標準化,產品低差異性的IT產業中,台灣業者未來不僅需經營自有品牌,且如何提升自有品牌也是重要課題。品牌的核心在於產品定位與知名度,台灣IT產業的品牌行銷除了需要產品技術能力與跨國經營能力外,另外也需要擁有外語能力的行銷人才。因此台灣業者也必須積極培養行銷能力人才,並加強IT產業上下游相關知識,如此才能在IT產業中找到定位,將「Made In Taiwan」這個品牌推向全世界。(王岫晨)


相關文章
解讀新一代汽車高速連接標準A-PHY
滿足你對生成式AI算力的最高需求
小晶片大事記:imec創辦40周年回顧
從應用端看各類記憶體的機會與挑戰
高速運算平台記憶體爭霸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至2030年將有超過90億台支援eSIM功能的裝置出貨
» 工研院51週年:未來50年將成為國際的工研院
» 重點產業專業人才培育 中信科大聚焦半導體工程與大健康產業
» 美光揭櫫永續行動進展 邁向未來創新目標
» 純電動車銷量2024年將達1000萬輛 內燃機汽車下降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19.95.4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