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外商研發中心與台灣科技業的研發組合
 

【作者: 陳信宏】   2006年08月07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3268】

研發價值鏈已經有隨著科技製造的外移,而呈現東亞化的趨勢;中國大陸與印度是最受青睞的對象。且研發移轉的內涵不單只是技術移轉,還牽涉新技術及新市場洞察力的搜尋、研發外包、跨國協同研發設計、研發流程模組化等因素。面對這樣的研發國際化變遷,台灣該如何務實以對?


在目前台灣科技業之研發組合中,有相當大比重仍屬於「配合跨國企業ODM之研發需求」,很少從事「前瞻技術與創新」和「技術深耕與差異化」。有一些相關跡象可以觀察到,包括:


  • (1)資訊產業越來越強調協同研發設計,部分品牌大廠甚至成為「中空型企業」,而台灣廠商著重於「為訂單而設計」(Design to Order)式的研發。


  • (2)部分ODM廠商為不同客戶建立多個對應研發團隊,彼此分立,資源便難發揮綜效。


  • (3)研發多集中於品牌/標準大廠所設定的技術軌跡,使研發活動呈現依賴現象。


  • (4)台灣長期存在「創新矛盾」,一方面美國專利表現優異,另一方面技術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台灣產業受限於在國際價值鏈上的地位,因此較專注於漸進式研發和滿足訂單式的研發,使得高科技產業的研發創新投資組合縱深不足,不僅限制了對外科技合作的層次,長期下來也對台灣發展不利。


目前這種外商研發與台灣科技業之研發組合關係,也反映在部分廠商對「跨國企業研發中心計畫」的質疑,認為外商研發中心與本土企業合作,導致ODM廠研發利基被迫分享及被掐住。筆者以為,「跨國企業研發中心計畫」需要鎖定一個策略目標,才能產生政策的「附加性」;即借助外商研發中心來調整台灣科技業之研發組合。因此,跨國企業研發中心與本土企業研發中心未來的關係,不是只有技術移轉,更應著重於協同研發,而協同研發的層次要能提升,需超越現有ODM/OEM業務的範圍。


所以政府與企業推動和外商研發中心的協同合作,重點應在於新興產品或技術的先期合作,從事「前瞻技術與創新」,甚至協助台灣廠商及早參與新產業標準或產業技術主架構的制訂。換言之,台灣要有更積極的企圖心,利用外商在台研發中心的技術槓桿,及早在新興領域中參與新國際產業標準與遊戲規則的制訂,以跳脫在技術趨於成熟領域「微利代工」的泥淖。借助外商研發中心之力帶動前瞻技術與創新,同時政府也須致力於台灣本土新興市場需求的刺激與推展,讓台灣在一些新興科技與新應用的發展上,推升台灣市場做為「創新啟動器」(Innovation Trigger)。


另一方面,台灣長期面對關鍵性基礎技術與零組件深化的問題,反映我國科技產業,乃至於整體製造業,技術深耕與差異化能力的不足。為此,經濟部正推動「共通性基礎技術深耕計畫」。這種計畫也開始為先進國家所重視,例如英國政府定義基礎技術為:


  • (1)跨領域型的技術。


  • (2)可對產品及製程大幅度之改善


  • (3)可廣泛應用,並帶來價值。



在此,外資研究機構(未必是外商研發中心)也可能是我國可借力使力之處。事實上,韓國政府在推動外資研發中心計畫時,不只是鎖定跨國企業,還包括國際知名研究機構,而且還特別促成與韓國重點大學或研究機構合作。韓國政府這種面對研發國際化的多元思考與推動方式,值得我國效法。


台灣的「跨國企業研發中心計畫」未必要以中印兩國為假想敵,但要有利用政策引導,借用外商研發中心來調整台灣科技業研發組合的策略構想與作法。(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所長)


??


??


??


??


   


   


2


相關文章
Sony強力加持!樹莓派發表專屬AI攝影機
創新更容易!2024年受矚目的Arduino創新產品簡介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韌體開發套件 : MCC Melody簡介
誰在守護機器安全?資安管理與存取控制必備指南
雷射干涉儀實現線型馬達平台 位移即時補償回授控制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數智創新大賽助力產學接軌 鼎新培育未來AI智客
» 豪威集團與飛利浦合作開發車內駕駛健康監測解決方案
» 格斯科技與筑波科技合作進行高階電池檢測
» Crucial擴展DDR5 Pro電競記憶體產品組合 為遊戲玩家提供更快速度
» 奧迪導入恩智浦UWB產品組合 實現免持汽車門禁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5.190.24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