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这两天正忙着他们的新产品上市博览会。称为「博览会」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微软这次针对企业电子化所推出的系列软体,层层叠叠竟有八套之多,光是记者说明会就介绍了整整一个下午,让人不知该称赞她设想周到、实力坚强,还是该质疑她太狠心,准备把企业拨好几层皮?

让人感触更深地,却是黄总经理在记者会终场时所说的一段话。在记者会最后的一场,由六大外商(微软、康柏、Intel、SAP、优利、勤业)的台湾区总经理共同联袂出席的座谈中,充分展现以微软为主,结合各家势力足以在资讯产业界翻云覆雨的气势,站在本土的现实来看,即使让人气短,却也难以否认其实力;但当微软黄先生询问各家策略伙伴的研发费用,Intel台湾区吴总经理回答道30%,让黄先生结论出台湾产业不要想当老大、自创标准,而应发挥台湾企业最大的专长- "copy & Develop"。言下之意颇明显,他认为台湾企业是不可能,也不必要在创新、研发上与国际大厂竞争,这部份只要跟着他们做就可以了。

这是鞭辟入里的直谏,是微软一贯的老大心态,还是显示她其实怕了网路时代,来自四面八方、层出不穷的创意挑战呢?从个别研发经费的投入,或许没有几家公司能比得过这些国际大厂,但随着网际网路兴起,在开放的环境、共享的心态上,集合来自世界各角落的力量,要挑战既有势力、标准已证明并非不可能,更何况有人称这时代为一个不连续的时代,因为随时可能有颠覆性的发明出现。

再以国内高科技产业的迫切面来看,目前已面临一个关键时刻。在对岸政府大力振兴经济,而此岸政府仍热衷政治权术之际,台湾企业已从心向往之进而转为如火如荼行动,但这些以制造为本的企业,是要连根拔去对岸,还是能以适当的方式来根留台湾呢?把根留下的可行方法之一是善用台湾地理上的优势,让台湾真正成为企业往大陆发展的运筹中心,而这有赖政府果断的开放政策、活泼化的金融市场,和企业本身的跨区域经营效能;但要能在日趋国际化的市场中不仰人鼻息地长久立足,恐怕还是得有块自己的金字招牌才行,也就是重视研发、原创性与行销能力,已不仅是国际厂商的生存之道,也是本土企业应调整的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