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前幾期所討論的「建立分支」概念,再來做一個延伸討論與現況檢視。在技術層面上,分支建立的意義是「強化型的框架」,框架原本就有基礎骨幹的意涵,由Google所提出的Android框架本身是一個雛型、一個參考實作,也就是手機作業系統的基礎建設。透過廠商自己的資源,將框架強化與客製化,成為專屬「分支」、建立商標(品牌)、封閉程式碼並應用到自己的產品上,也就是「建立分支、建立Android競爭力」的精神。以下的一些個人想法,請您不吝指教。
現在,Android分支化的趨勢已逐漸明朗。手機製造商或是電信營運商,開始推出採用自家或是特定Android分支的手機,這使得「原生」的Android框架更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參考實作。現在,廠商更要加緊腳步,建立專屬的Android分支,強化Android參考實作,才能跟上領先者的腳步。在這個時間點,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更具體的問題,如何建立專屬分支?以及我們還有多少時間建立專屬分支、進入領先者的競爭圈?
另外,隨著分支的形成,線上商店的形態也開始有了變化。從今年八月份中國移動推出專屬的線上軟體商店Mobile Market(MM平臺),到最近遠傳電信也推出Commtiva平臺的現象可以看出,Google的Android Market已經不再具有唯一性。甚至,第三方的線上軟體商店也開始露出與復甦。
從技術面來看,不同的分支,讓Android作業系統開始呈現「分裂」現象,更多的分支就代表更多不同的程式碼版本,或是更多的客製化應用。但是,從技術推廣,或是市場的角度來看,更多的分支代表更強的機會與潛力。因為程式碼能部份封閉,技術上不需要比誰強,所以這應該是一個「百花齊放」的現象,而不是百家爭鳴的競爭格局。
為了清楚解釋這個層面的意義,姑且以滾雪球來做比喻。授權條款是開放技術的重點,採用GPL授權的框架,在技術發展上,就像一顆雪球,大家一起推動這個雪球,同時技術集大成,所以雪球越滾越大,最後難以推動,也失去特色。
改採Apache授權的框架,因為具有商業親和的特性,有封閉程式碼的空間,因此,我們可以試圖複製(copy)原本的雪球,並獨立推動,走向一個專屬的方向。雪球可以一直被拷貝(建立分支),每顆雪球都有自己的特色(產品)。就技術發展面而言,分支開發者可以將部份程式碼貢獻回「原生」框架,但適度保留(close source)自己的特色。一個是集大成的做法,以一套技術走遍每個產品;另一個是特殊應用的做法,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技術分支。
分支具備專屬性,因此建立專屬的線上商店,即上述提及的Mobile Market與Commtiva平臺,就是很好的做法,這是有別於Android Market的「特色市場」。Android Market代表的是「傳統市場」,建立特色市場,更能貼近區域市場的用戶。從一開始的第一方傳統市場,到越來越多的第二方市場,未來,第三方「創意市集」的建立,也是我們預期未來的不久能看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