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工作者一有創業的念頭時,首先就面臨資金來源問題,而資金調度和財務管理能力正是考驗其事業是否能成功的重要關鍵。

在美國矽谷有許多華裔工程師,他們努力工作,期許自己有朝一日當老闆。這些擁有卓越技術能力的工程師中,有一部份是在美國當地籌募資金,另外也有許多台籍工程師選擇回國募資。無論在何處向誰募資,理論上,創投公司和研發團隊是最佳的拍檔,因為一個提供資金、另一個提供技術。可是創投公司的素質參差不齊,而且其操作都為投資市場導向,坦白說,研發團隊實不知何時要成為「棄嬰」。反之,就創投公司本身利益而言,如果研發團隊只是一味地專研先進技術,只想成為一流的科學家,而不期許自己轉型為技術應用導向的企業家,遲早創投公司會認為自己是「冤大頭」,賠本在做生意的。

對創投公司而言,利潤的成長才是重點,因為大多數股東要求獲得高額的投資報酬率;但是對研發團隊而言,維持技術的領先和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才是重點,因為創新是市場佔有率的保證。這是經濟學所探討的典型的「董事長與總經理之爭」。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中小企業上,甚至已經上櫃或上市的「資深」公司也有這種問題。在實務上,筆者也親身體驗過許多這樣的案例。為協助國內研發團隊克服這種困境,在此提供幾點筆者自己的觀察和研究心得:

認真、踏實才能創造永恆:如果研發團隊一開始就沒有實際的產品或技術,只是想「借力使力」、玩「金錢遊戲」,這是很危險的。

技術必須不斷提升:研發團隊的核心價值就在於「獨特且創新的技術」,而不是平凡的「量產」。國內許多研發團隊到後來都受不了「量產」所帶來的龐大資金利誘,失去了原有的創新精神,「貪心」是人性上最難克服的弱點之一。因此,國內許多大公司將其事業部門分割出去成立子公司,期許能繼續保有創新的精神。也許我們應該參考美國、日本的中小企業,他們追求合理的利潤和創新的自由,例如:眾所週知Hello Kitty的成功不是一朝一日的;許多美國的軟體公司已經有十年以上的歷史,但是員工人數仍然不超過30位,例如:以設計VPN、Firewall聞名的Ashley Laurence。IBM更是大企業的箇中翹楚。

研發團隊要有自我行銷的能力:企業的生存終究是要靠獲利。而獲利就必須研發、行銷,甚至財會、人事管理人員通力合作才行,單靠一方是不成的。許多研發人員因為工作、興趣和個性的關係,只專注在技術問題的解決上,此時需要既懂研發又懂業務的人幫他促銷。所以,研發團隊負責人往往就是擔任行銷和客戶服務的第一線工作。研發團隊中必須有人能走出實驗室,並且和市場脈動結合,這才能產生真正的商業機會和利潤。

認真考慮需要創投公司的資金嗎?千萬要記得「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與其籌得資金卻失去了自主性,還不如量力而為。依筆者的觀察,許多和創投公司結合的研發團隊,都是因為沒有做好產品技術風險評估和財務規劃、組織過度擴張,以至於類似「以債養債」的局面。當與創投公司結合時,因為一味地追求高利潤,漸漸喪失了原有的創新精神。最慘的結局是:整個研發團隊失去了競爭力被「棄養」而解散。

實務上,還有許多以小搏大的成功案例,因篇幅關係,恕筆者下次再談。對此主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與筆者聯絡。

(作者\誠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