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TI(德州仪器)宣布并购中国成都UTAC厂房,这件事乍看之下,只是一件平常不过的并购案,但如果仔细观看官方的新闻稿数据,内容提及:「该厂房是TI唯一集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于一体的端到端制造厂房。」虽然是全球第七座封测厂,但座落于TI在中国成都的晶圆厂的旁边,其实具有相当浓厚的市场战略意义存在。

接下来TI才正要发挥模拟半导体的产能优势与实力,除了台厂需要注意外,中国业者也要绷紧神经。
接下来TI才正要发挥模拟半导体的产能优势与实力,除了台厂需要注意外,中国业者也要绷紧神经。

官方新闻稿更指出:「TI在中国的发展都将对客户支持上发挥重要的作用。TI 很高兴能在成都建立其唯一整合晶圆制造、封装、测试为一体的厂房。该厂在后端产能上将进一步提升 TI 全球的生产规模,确保更稳定地持续供货,以支持客户的业务发展。」同时,TI也提出一项长达15年的投资计划,金额预计高达16.9亿美金。

TI之所以会在中国有这么大的动作,原因无非是着眼广大的中国市场,尽管官方说法是可以就近服务当地客户,但如果观察TI近年来诸多的重大策略,大体上可以观察出一个具体的脉络在。

在谈到TI的策略脉络前,可以先简单看一下这间公司近期两季的财务报表,尽管总体营收出现下滑,但获利能力正在逐渐爬升,TI强力推广的模拟与嵌入式产品线在TI所有产品的营收比重也如该公司预期般的提高。可是也别忘了,先前TI启动的12吋模拟晶圆厂与收购奇梦达厂房设备的并购计划,在模拟半导体的产能扩充上投入不少资金与资源,这在计划启动的初期,势必会对公司的营收、获利能力或是公司产值多少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依据Gartner的统计,TI在2012的总体营收为11,111百万美金,与2011年的11,754百万美金相较,下滑了5.5%,IC Insights先前也公布了2012全球半导体前20大的排名,TI也从2011年的第四名下滑至2012年的第五名(第四名由高通取代)。

不过,TI所公布最新一季的财报内容来看,模拟半导体Q3的营业利润为583百万美元,Q2则为416百万美元,成长率高达40%,若与2012 Q3的460百万美元相较,其成长率也有27%的表现。

如果就从Gartner与IC Insights所公布的数字来看,其实不难想象IDM模式的半导体业者的确也有经营上的瓶颈与困境。但看到了TI在2013年近期的财务报表,大概就可以确认一件事:TI在意的,并非是营收数字,而是获利能力。若再进一步统合所有的数据,就不难整理出一个简单的结论:「TI在模拟半导体所作的努力,已经开始展现具体成果。」而这也是凭借着IDM所带来的产能规模优势而有的结果。

再更进一步的讲,TI若真的发动价格战,并不会影响旗下模拟半导体的「获利能力」。也就是说,台厂的价格竞争力在TI的眼中,可能已经不具实质的威胁性。

再来看看先前谈到的TI的策略脉络,TI先前并购NS(美国国家仪器),其实就已经取得NS旗下的晶圆厂与封测厂,这在当时大吹「轻晶圆厂」策略的半导体产业而言,TI这么作,无疑是为全球半导体产业丢下一个十分巨大的震撼弹。紧接着,为了能满足模拟产品线的产能,又接连采取12吋模拟晶圆厂等行动,TI的策略脉络就是:「利用产能与技术优势来取得全球模拟半导体的绝对领先地位,并扩大与第二位竞争对手的差距。」

乍看之下,TI在模拟半导体市场的策略计划似乎已经全部执行结束,岂知TI把目光放在广大的中国市场。

据了解,TI在成都的晶圆厂是负责生产电源与模拟组件为主。依照TI目前所锁定的应用市场,有不少比重是工业、嵌入式或是车用电子领域。然而,中国半导体产业目前的技术水平大多还是停留在消费性电子这类进入门坎相对较低的应用,但中国毕竟也会有庞大的内需与未来更高规格与质量的需求,TI此举,很明显是要抢在台厂与大陆业者的前面,先夺下并巩固利润较高的应用领域。

此外,由于在大陆市场就近服务的关系,所以也不会有所谓的「关税」问题,这对诸多外商来说,这一来一往之间,像是Linear或是立绮这类的竞争对手,在价格上就会失去竞争优势。而对大陆厂商来说,TI则是有高性价比的优势存在。按照TI的计划表,2014年Q4才会完成所有厂房的建置,我们应该这么说,TI的IDM优势,现在才正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