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自推出以来,每年都为新一代的产品加入令人眼睛一亮的新功能。然而,手机上能变的花样已愈来愈少,这也是iPhone 4的新鲜感退却,让Android手机迎头赶上的主因。展望下一代iPhone,还能怎么玩呢?提供微型投影或采用电子纸显示技术吗?笔者认为值得注意的,倒是在鸭子划水中的「无线充电/供电技术」。

以无线替代有线,在通讯领域已被证实是势不可挡的王道。它成功的道理很简单,就是符合行动化的便利性。在充电/供电的应用上,是否会重演这个局面呢?看来暂时还不会发生,因为今日可用于生活中的无线充电/供电技术,只能在短距离(数公分)内工作,并无法提供随时随地充电/供电的应用优势。不过,它至少能做到取代AC Adaptor,而且只要有一块充电板,就能省下许多个充电用的插座。

「更简洁」的设计,一向是Apple产品的设计精神,而无线充电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旨。试想Apple的iPhone、iPod、iPad、鼠标等产品,只要放在一块充电板上,就能满足充电的需求,好像是一个蛮大同的画面。只要Apple做了,一直在默默耕耘的无线充电技术必然如多点触控一般,建立起行动产品必备功能的配置地位,才可望加速产业标准化的脚步。

其实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已相当悠久了,可行的技术包括雷射式、电容耦合、微波、电磁耦合等技术,基于安全性及技术的成熟度,后两者是目前较常见的应用技术。然而,想要打进大众市场,横在无线充电业者之前的瓶颈,则是USB 2.0/3.0充电应用的不断壮大。要跨越这道障碍,无线充电还得找出更有卖点和不可取代的附加价值才行。

事实上,拿无线通信来与无线充电相比,并不那么恰当。今日无线充电应用的切入点,比较适合特定的利基市场,如已被广泛使用的电动牙刷充电功能。牙刷的使用通常在湿答答的浴室中,采用无线充电则能解决因水而短路的使用问题。同样的,在汽车、生医及制造的领域中,也可找到许多类似的应用情境。

以电动车来说,如何充电一直是发展上的一大难题。插电式的充电器虽然能提供较大的电力,但一方面需人力长时间看顾,另外,大电力的接触面也潜藏着安全的问题。这时,如果换做是无线充电的作法,也就是利用停车格的地面做为无线充电器,当汽车停妥后即对底盘的电力接收器进行自动化充电,此举可大幅简化有线充电的复杂度,而且能善用停车时间充电,具有顺水推舟的发展优势。

在生医的应用上,无线充电也找到了独树一格的存在价值。今日植入式的医疗电子组件愈来愈多,例如在背脊中植入一颗放电芯片,就能有效减缓神经痛病患的疼痛。不过,运用电池电力的传统作法,终有电力耗尽的一天,这时还得再动一次刀来换电池,既花钱又伤身。这时,无线充电就成了这类病患的救世主:只要坐或躺在无线充电器上一会儿,马上又是好汉一条了!

当然,不同的应用会有不同的建置考虑,例如手持设备要求的是系统的整合度、微型化的尺寸,以及有效的对位充电设计;电动车的充电则重视大功率的充电能力,以及更远一些的有效充电距离。然而,所有的设计都会强调一点,那就是无线充电的转换效率,谁也不希望让供应的电力给白白流失掉了。

总而言之,无线充电虽然还不是一门显学,但随时可能鲤鱼跃龙门,成为市场亮眼的一颗星。

(参考数据:台北科技大学电子工程系邱弘纬助理教授11月26日于CTimes零组件科技论坛演说,主题:无线充电技术原理与设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