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個人電腦的發展史上,CPU計算執行的能力每一兩年就倍速的成長,其他如記憶體或硬碟也是如此,很多軟體的發展根本就跟不上這種腳步,因此許多硬體的功能就不能充分的發揮,有時候我們還會發現,設計軟體的人因為硬體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反而用不精簡的程式來處理,除了可以省一點開發的時間外,也算是善於利用硬體的功能了。像現在硬碟的容量也是超大,幾乎讓消費者裝不完程式與資料,剩下的空間,就變成供過於求的現象,於是硬碟的價格變直直落,最後像PC一樣將只有數家大廠才能存活,小型業者就無以為繼了。同樣的,網路的頻寬也是如此,骨幹經營業者不斷的擴充頻寬,頻寬取得的成本越來越低,但是內容經營業者卻跟不上這樣的腳步,相同的內容卻有更寬裕的網路空間,也是會造成供過於求,小型業者的前途就堪憂了。

所以我們知道,要擴大頻寬是很容易的一件事,除了硬體技術的成熟外,工業複製的速度也比較快,不像內容的產生,真正需要日積月累的創造與沉澱。也就是說頻寬永遠不怕不夠用,只怕沒有好的內容可應用。現在頻寬過剩的實際情形已產生,全球寬頻光纖網路快速佈建,造成自2000年起頻寬超額供給的情況日益嚴重,其中,美國1999-2004年頻寬供給量的複合年成長率為79%,高於市場需求年成長率62%,而歐洲的情況更為慘烈,2004年前的頻寬供量複合年成長率高達101%,但需求年成長率僅66%,在無法消化市場大量供應下,頻寬過剩問題相當嚴重,造成部份小型電信業者的生存隱憂。就像PC產業一樣,現在投入PC硬體的製造,除非完全是策略式的資本運用,否則不可能還會有利潤了;網路的發展與普及速度比PC快很多,因此可能現在投入骨幹經營的業者,就應該好好想一想未來的出路,而尚未投入骨幹經營者更不能冒險投入了。

至於內容的經營業者,除了不須在意頻寬外,要真正達到供需平衡,第一便是要提升內容成為有價的東西,才能精準的爭取到目標客戶,也才不會浪費網路資源,過去以數人頭、比人氣的方式來提高網站的價值是沒有意義且不實際的事;第二是什麼樣的內容就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頻寬,例如以文字資料為主的或以影像資料為主的,乃至於以計算統計為主的內容就可以選擇不同的頻寬,不必趕流行統統要什麼3D動畫或影片,這樣才能讓頻寬與內容常常保持平衡,讓業界的生態更健康,人人都有生存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