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會計制度沒有硬性規定公司的會計年度起始日,所以每一家都有不一樣的會計年度。但最近這段時間是很多美國科技公司公佈最近一季獲利狀況的密集時期,很多分析師也會趁此機會調整對投資標的的買賣評等。不幸的一開始揭露獲利不如預期的財務報表、提前提出獲利警訊或被分析師提出調降投資評等的公司通通都是含括各產業的重量級大型跨國公司,如世界IC晶片第一大公司Intel、世界最大的系統製造廠SCI、最具份量的科技公司IBM、美國第一大DRAM製造廠Micron、世界DSP龍頭公司德州儀器、世界第一大PC品牌Dell、世界前幾大通訊設備廠Lucent、浴火重生的Apple通通榜上有名。這一連串的壞消息導致標榜美國科技類股為主的NASDAQ指數幾乎日日重創,連具有和台灣高度互動指標關係的費城半導體指數也是一洩千里。
大家都在找獲利不佳的理由。受到歐元疲軟與油價攀升雙重打擊的所影響的歐洲市場都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理由。另外無線通訊市場的過度高成長預期也是歸因之一,顯然這個市場還在成長,但是大家都太樂觀了。PC產業結構性的變化也是原因之一,這個產業也被很多分析師預期將走向成熟期。
原本有些人可能以為一連串的壞事就要結束了,因為最近要公佈獲利的公司顯然狀況好多了,像是通訊大廠Motorola、網際網路第一大公司Yahoo和CPU業的新指標AMD所公佈的數字都可以達成或擊敗分析師的估計。可是股價不但並沒有受到正向的激勵而上揚,反而是再度探底。像雙雙擊敗分析師估計的Yahoo股價在好消息曝光後居然大跌21%、Motorola也跌18.3%。有國外記者在十月十一日統計股價破歷史新低的個股,赫然發現很多公司股價不只攔腰折半,有些是倒退一個位數。像是Motorola只剩21.4美元,最高點股價還原權值是61.5美元、Dell只剩23.0美元,高點時有59.7美元、Yahoo只剩65.4美元,最高點時還是高達250美元的超高價股。有人比喻為美國股市最近是繼網際網路股大跌後的第二次傷害。
但是不同於前次網際網路股的大跌,這次投資人的受傷面更廣。因為網際網路股的市場籌碼相對比較少,很多敢追高的投資人都是風險承受度很高的,因為他們知道他所投資的公司本身並沒有實質的獲利基礎來支撐股價。但是,最近狂跌的股票都是過去市場上所稱的藍籌股,代表著這些公司都是長期獲利狀況不錯,業績也是很穩健的。會去直接或間接投資這些個股的投資人很可能就是你我身邊的社會中產份子。這些公司的規模都不小,像是光Intel一家公司的股本,全美國網際網路公司加起來恐怕都還比不過。所以整個受傷面才會這麼廣。
因此這是個全球性電子科技產業的股價大修正。加上全球電子產業國際互動相當頻繁,牽連性也相當高。因而台灣以PC產業為發展主軸也恭逢其時,無法倖免。這儼然是一股市場潮流,就宛如河水一般。相信很多國家的經濟、財政主管都想快速尋求解決之道以提振國內景氣,這絕對是負責任的作法。但是千萬要記住螳臂擋車絕對是最不明智的作法,順勢的解決之道還是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