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IT界最轟動的事,從1976年成立來就從不用Intel CPU的Apple將開始採用Intel CPU,一時間Mactel爭議甚囂塵上。
Apple對IBM PowerPC970/970FX CPU(即PowerPC G5)有些怨言,如2003年即達2GHz,但至今未破3GHz,且始終未解決散熱及用電,讓Apple無法推出G5版PowerBook/iBook Laptop。
姑且不論過去Mac與IBM相容PC、Wintel PC對立的立場,也不論過去Apple已多次編譯出Intel CPU版的Mac OS X作業系統,要Apple以外的Mac版軟體業者(指ISV)改寫程式就已是相當頭大的事,但這已不是第一次,1994年Apple從68K CPU換成PowerPC CPU,及2002年Apple從Mac OS 9換成Mac OS X,原有的Mac應用程式都需再翻修編譯,否則用模擬方式執行將相當緩慢。
然Apple依然寄望模擬技術,Mac OS X for Intel版上將具備動態即時轉譯的技術:Rosetta(主技術來自英國Transitive公司),能模擬執行原有的Mac應用程式,這也不是Apple第一次如此過渡緩衝,1994年Mac OS 7的68K Emulator、2002年Mac OS X的Classic Mode都屬此種模擬方式,讓舊Mac應用程式持續執行。
模擬作法可行嗎?歷史上有太多敗例,如Alpha電腦用的FX!32,PA-RISC電腦用的Aries,Crusoe/Effineon CPU用的CMS,Itanium CPU用的IA-32 EL等,都不能算很成功,但很奇特的唯獨Apple一再偏好使用。
另外此法真的無損失嗎?答案為否,沒有太多客戶用Alpha電腦執行Windows程式,也沒有太多ISV推出原生在Crusoe/Effineon CPU執行的軟體(只有一套Linux),Itanium際遇也相同(至今IA-64版應用程式仍偏少),而Apple多年來市佔不斷跌落,每數年一次的核心大改難辭其咎,這次Apple選擇跳到Intel上,看來軟體業者跟進的可能性更低了,特別是今日續存的應用程式業者都早有Windows版,還有必要續推Mac版嗎?同時也如他人所提問:Mac轉到Intel上,支援的應用程式與驅動程式會變多嗎?答案很不樂觀。
若Mactel與Wintel對壘,同是Intel CPU、GUI OS,雖然Mac OS較親合,但驅動程式與應用程式不足的問題依舊,且Apple電腦的價格也開始要跟Wintel正面較量,Apple不見得有優勢,加上Wintel從1981年以來聯手已過20年,Mac OS在Intel機器上跑效能不見得能勝Windows。
不單要面對Windows,還要面對Linux,雖然Mac OS已改用BSD核心,但論自由軟體的支援密切度依然是Linux佔優,且Linux已在伺服器市場站穩,2003年起開始往PC領域進軍,Linux Desktop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加上自由軟體的成本優勢,Mactel也很難取勝,即便Linux的GNOME、KDE桌面環境仍不如Windows、Mac OS良善。
硬體價格要面對Wintel PC,軟體價格要面對Lintel PC,效能要面對Windows,且應用程式與驅動程式方面也最弱勢,Linux從1992年以來就有x86驅動程式,Mac現在才開始,其優勢除了親和還是親和。
因此許多人皆認為Mactel將是自毀長城,特別是Apple電腦的規格提升步調早已與Wintel有多年區隔,差異性競爭是Apple存續的最大優勢,而並非是齊頭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