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業者雖然都認同軟體開發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都沒有真正下決心要在軟體或韌體上深耕。即使有,其主要的軟體研發團隊也不在國內。

當然,平心而論,目前要在國內成立軟體研發團隊確實不易,譬如會遇到下列常見的問題:

人才跳槽或流動率太頻繁

此導致許多核心技術無法生根。有一位國內的電子企業研發副總曾經說:「他們花高薪從晶片設計公司拉出一位資深的韌體工程師來當軟體經理,兩年後,公司並沒有快速成長,於是這位軟體經理就離職了。剩下的團隊成員在群龍無首、程式碼維護不易、外界高薪誘惑之下,也一一離開了。」可想而知,要滿足這群軟體設計人才是多麼的不易啊!也有許多公司喜歡聘用國防役的軟體人才,不過,等他們役期屆滿之後,這些人也會成為現實的「科技遊牧民族」。

中國大陸的磁吸效應

過去,中國大陸的廉價勞工吸引了國內的OEM業者。現在連ODM業者也要西進,並大舉錄用中國的軟體人才。甚至連國內的中小型企業也到對岸成立軟體設計團隊。成本低廉、可選用的人才眾多是那邊的主要優勢。不過,在管理上,仍然有流動率高、溝通不易的缺點。例如,有一位國內的小型電子企業老闆說:「我原本在國內僱用了兩位軟體工程師,後來他們都離職了,我只好請人到中國大陸成立一個4人的軟體設計團隊。但是,由於我一直在國內工作,很少到大陸關心他們,因此,久而久之,大陸的團隊似乎已經羽翼漸豐,不再聽我指揮了。」這位老闆現在正急著要到中國大陸解決這個問題。

國內的軟體工作環境差

如果去問那些經常更換工作的軟韌體工程師:「你為什麼要離職?」他們除了會回答:「為了得到更高的薪水」以外,有些人還會說:「我不適合那個環境。」或者「那個環境不適合我。」探究其原因,不外乎許多國內的電子公司都是以製造起家,工廠管理制度適用於生產線,但並不適用於從事智財權的工作者身上。譬如:生產線加班可以增加產能,但是增加軟體工程師的人數,或強迫軟體工程師加班,卻不見得可以增加設計的效能。可是傳統的企業主和經理人因為沒有從事過軟體設計工作,所以不見得認同這個觀點。因此,每當論功行賞或追究責任時,軟韌體工程師往往是那聲音最微弱的少數民族。他們內心的喜怒哀樂經常被忽視或誤解,這也難怪堅持從事軟體設計工作的人是如此的稀少。

將軟體工程師當成技術服務人員

由於系統軟體人才缺乏,許多懂系統軟體(譬如:Linux)的工程師經常要支援業務人員安裝、測試和展示公司自家的產品。原因無它,為了節省僱用技術服務工程師(FAE)的人事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