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延燒至今,衝擊餐飲、旅遊與休閒等產業,卻也逆勢帶動數位經濟興起。疫情讓民眾與政府重新思考醫療保健體系,也省思人與環境之關係。封城措施讓地球獲得短暫喘息機會,也讓長期以來進程緩慢的低碳經濟看到新的契機。
為擺脫經濟衰退及因應氣候變遷,美國總統拜登承諾未來四年投入二兆美元以實現綠能經濟,推動美國潔淨能源發展。除擴大相關技術之研發投資外,並配合「美國製造」加速綠色技術創新成果商業化,催化永續型產業發展。中國大陸宣布將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並將低碳技術、再生能源與電動車等新興綠色產業列為重點發展項目。除了主要國家政府開始帶頭發展低能耗、低汙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科技大廠亦大力響應。
微軟在2020年1月提出負碳排登月計畫,承諾2030年要實現負碳排,意即減少的碳將比新製造的碳還多。微軟預計在2021年7月開始實施新的採購流程和工具,將碳排放數據納入採購決策,鼓勵供應商減排。此外,微軟數據中心、建築、園區將全面改用綠能,以達成2025年100%使用再生能源,並要求全球園區作業車輛於2030年全面電氣化。
Amazon在2020年6月設立氣候宣言基金(The Climate Pledge Fund),對支持永續性科技和服務的企業進行投資,包含運輸物流、農業、能源生產、儲存及利用等產業,以實現2040年淨零碳排之目標。此外,Amazon積極採用再生能源,並計畫擴大新建公用事業大規模太陽能、風力發電廠,為旗下辦公室、資料中心、物流及配送中心供電,目標在2025年實現100%使用再生能源。
Google在十年前便開始採購再生能源用於自家資料中心日常營運,並持續調整資料中心設計以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例如先進蒸發式冷卻技術、安裝智慧型溫度及照明控制設備並重新設計配電方式、運用機器學習技術減少伺服器耗能等。Google母公司Alphabet並在2020年8月發行57.5億美元的永續發展債券,投資新能源技術、循環經濟及支持疫後中小企業發展等。
微軟、Amazon及Google皆為資料中心大廠,因此需要長時間電力運轉、消耗水資源冷?,在降低營運成本與企業永續目標下,積極由三方面著手實現低碳經濟:一是採用再生能源驅動資料中心;二是在透過創新技術設計高效節能、低能耗的資料中心,提升散熱技術及能源使用效率;三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透過創新冷卻系統設計,減少用水量,利用水資源回收強化水資源管理。除資料中心業務外,這些大廠亦擴及至硬體產品設計、生產製造,企圖結合集團力量打造節能低碳的供應鏈。
從微軟微軟、Amazon及Google積極實現低碳經濟的各項措施來看,科技有助於量化供應鏈各環節碳排放量,並運用新興科技解決氣候變異、能源缺乏、颱風地震等災害威脅,強化供應鏈韌性。
(本文為洪春暉、許桂芬共同執筆,許桂芬為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研究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