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过去开始,谈谈20年前的电子垃圾吧。由于时代变迁,20年前与20年后的电子垃圾,其本质上是不同的。那么,20年前当人们提到电子垃圾,究竟是什么模样呢?
相信目前的五、六年级生,大多听过绿牡蛎事件。这就是早期知名的电子垃圾所造成的重大污染。把时间拉回到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在高雄二仁溪出海口,养殖业者发现,海里的牡蛎全都变成了绿色牡蛎了,这是当时很有名的绿牡蛎事件。
牡蛎为什么会变成绿色呢?这与当时二仁溪两岸的废五金业者处理废五金的方式有关。首先针对废弃电路版、废五金、废电缆先进行焚烧,烧掉塑料材质的部分,这已经造成第一阶段的戴奥辛污染。接下来,这些业者利用盐酸、硫酸、硝酸等强酸来进行清洗,这步骤使得强酸与废电路版、废五金中的金属、铜线等结合,成为含有高浓度重金属的废酸液,并且未经处理就排入二仁溪中,随着溪水流到海里。出海口养殖的牡蛎,大量吸收铜离子后,体内蓄积高量的铜,颜色转变成绿色,也成为了绿牡蛎。
这些废五金主要包括废电缆、电子零件、电路板等,含有贵重金属,经强酸淘洗后,金属可回收使用,但也会导致废液中含有大量的铜离子。这些废水大都未经处理,直接排至二仁溪,造成直接污染。
值得一题的是,二价铜离子本身颜色为蓝色,为何牡蛎会呈现绿色?这是因为铜离子在海洋环境中因物理、化学特性不同而产生各种形式的铜,例如被浮游植物所摄取累积,再和碳酸盐结合成绿色碳酸铜。该海域牡蛎体内累积的铜超过500ppm,以肉眼观察,就会产生变绿的现象。
当电子废弃物数量越来越多,在处理的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也将越严重。绿牡蛎事件尚且还被摊在阳光下,然而更多不为人知的电子垃圾,又是如何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默默毒害我们的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