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UNIST)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無線充電技術,可在3D空間內實現無線電力傳輸,讓牆壁、地板甚至空氣都成為充電站。
UNIST 電氣工程系的研究團隊宣布,成功研發出基於電共振的無線電力傳輸(ERWPT)系統,這項技術堪稱無線充電領域的重大里程碑。該技術允許設備在 3D 環境中的任何位置進行充電,克服了傳統磁共振無線電力傳輸(MRWPT)的局限性,提供更強大、更有效率的無線充電方案,無需精確的設備定位。
雖然 MRWPT 是無線能量傳輸的先驅概念,但由於磁場對接收器排列的限制,其應用受到限制。MRWPT 缺乏單極磁特性,導致接收器位置變化時,電力傳輸效率(PTE)會下降,這使得高效無線電力解決方案的實際應用變得複雜。
相比之下,ERWPT 利用電荷的單極特性,相較於基於磁場的方法具有顯著優勢。這項新開發的技術在 2 米的距離內實現了高達 50 瓦的非輻射功率傳輸,PTE 達到 46%,並且無論接收器如何排列,都能保持一致的效率。作為參考,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在 2007 年使用磁共振方法,在相同距離實現了 40% 的傳輸效率。
這項突破的關鍵要素是收發器的增強物理結構,採用了開放式雙線圈配置。這種設計優化了電共振,並允許設備在電場內自由定位而不影響效率,從而促進有效的電力傳輸。此配置還允許無線電力在更遠的距離傳輸。
此外,ERWPT 系統允許同時為多個電子設備充電,實驗結果證實,即使多個接收器位於共享空間內,電力傳輸也能保持一致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