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成本製程具優勢 薄膜太陽能發電將成明日之星
 

【CTIMES/SmartAuto 王岫晨 報導】   2010年06月18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1998】

由於全球能源價格日益高漲,電力需求不斷上升,加上全球氣候異常威脅,使得太陽能躍升成為最具吸引力、可永續發展的能源選擇之一。每天從我們的地球上自太陽獲取了超過每小時3400萬千瓦的太陽能,超越目前全球有效使用太陽能的一萬倍以上。太陽能本質乾淨,對環境不構成負面影響,且具有現成、無限量供應的優勢。也因此許多專家預測太陽能在不久的未來有機會變成主要能源來源。

東京威力PVE事業總監石田大(右)、與台灣Oerlikon總經理陳宏基(左)
東京威力PVE事業總監石田大(右)、與台灣Oerlikon總經理陳宏基(左)

市場上,多數的太陽能模組都是採用矽晶圓作為材料,主要是因為矽晶圓太陽能板的製造原理和過程都與半導體相當接近。目前半導體生產技術和設備都已經相對成熟,且人才充裕,這使得矽晶圓太陽能發電具有轉換效率佳、設備成本低、量產速度快、良率高等優勢,這也使得矽晶圓太陽能發電躍居市場主流。

東京威力PVE事業總監石田大表示,近年來由於上游多晶矽材料缺乏,導致產業鏈價格飛漲,使得矽晶圓太陽能發電的材料成本不斷提高。這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多晶矽的矽砂原料(二氧化矽)在純化過程中需要大型廠房,並耗費大量的能源,因此單位成本並不便宜,生產過程上也無法快速因應所需的產能擴增;另一方面,由於物理性質的限制,矽晶圓太陽能板最少也要200微米的厚度,這使得大面積發電模組的製造需求更大量的矽砂原料。

由於矽晶圓太陽能發電擁有以上缺點,也使得薄膜太陽能發電漸漸受到市場關注。石田說,薄膜太陽能發電由於厚度較薄,可節省更多材料費用(可減少達九成厚度),並可在成本低廉的玻璃、塑膠或不鏽鋼基板上製造,甚至可以軌對軌(Roll to Roll)的方式大量生產大面積的太陽能板。不僅符合太陽能產業持續降低生產成本的要求,加上具有可撓性,可搭配建築外牆施工等優點,未來預計將可追上矽晶圓太陽能板,成為太陽能發電的明日之星。

關鍵字: 薄膜矽太陽能  東京威力  Oerlikon  石田大 
相關新聞
高效太陽能產品受青睞 考驗廠商製程與佈局
太陽能電池黯淡! 2012年破產廠商數將增加
歐瑞康TEL:薄膜太陽能才能照亮農業大棚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功率循環 VS.循環功率
» 利用精密訊號鏈μModule解決方案簡化設計、提高性能
» 利用精密訊號鏈μModule解決方案簡化設計、提高性能
» 平板POS系統外殼和基座影響無線連線效能的實測
» 先進AI視覺系統—以iToF解鎖3D立體空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4.103.7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