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电脑制造商借助NVIDIA的AI技术 在MLPerf测试取得佳绩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1年07月01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4344】

根据最新公布的 MLPerf 基准测试结果,NVIDIA (辉达) 的合作伙伴目前提供用于训练人工智慧 (AI) 的 GPU 加速系统,其速度较任何系统更快。

七间公司在最新一轮的产业基准测试中,提交至少十多套市售系统进行测试,其中大多为 NVIDIA 认证系统。 NVIDIA 与戴尔 (Dell)、富士通 (Fujitsu)、技嘉 (GIGABYTE)、浪潮 (Inspur)、联想 (Lenovo)、宁畅 (Nettrix) 及美超微 (Supermicro) 共同展示了使用 NVIDIA A100 Tensor 核心 GPU 训练神经网路,所创造出的亮眼表现。

只有 NVIDIA 及其合作伙伴完整进行最新一轮基准测试中的八项作业负载。整体来说,搭载 NVIDIA 技术的提交资料共占了四分之三以上。与去年的成绩相比,效能表现提升了 3.5 倍。针对需要使用庞大运算资源的大规模作业,我们从破纪录的 4,096 个 GPU 中集结资源,较任何其他参与测试的产品都还要更多。

这是 NVIDIA 商业生态系第四度参加 MLPerf 训练测试,也是表现最为亮眼的一次。 MLPerf 为 2018 年 5 月成立的产业基准测试组织。 MLPerf 的测试成果让用户能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购买决策,并获得数十间业界领导者的支持,包含阿里巴巴、Arm、百度、Google、英特尔 (Intel) 与 NVIDIA 等,其测试结果兼具透明性和客观性。

这项测试基准以目前最热门的 AI 作业负载和场景为基础,涵盖电脑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推荐系统、强化学习等,而训练基准则聚焦于用户最为关心的事情,也就是训练一个全新 AI 模型所需耗费的时间。

最终,客户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报取决于他们的生产力。这来自于在运行多种 AI 作业负载时既快速又灵活的能力。因此,这就是为什么使用者需要一套灵活且强大的系统,能够快速将各种 AI 模型投入生产环境并缩短上市时间,同时彻底发挥宝贵的资料科学团队的生产力。

MLPerf 结果展示了各种基于 NVIDIA 的 AI 平台,以及许多创新系统的效能,包含从入门的边缘伺服器到搭载数千个 GPU 的 AI 超级电脑。参与最新基准测试的近二十家云端服务供应商和 OEM 厂商,NVIDIA 的七个合作伙伴名列其中,其本地端的产品或计画采用 NVIDIA A100 GPU 的云端执行个体、伺服器和 PCIe 卡中,包括近 40 个 NVIDIA 认证系统。

所有 MLPerf 的测试结果都显示了效能持续在提升,这是因为平台拥有成熟且不断进化的软体,让团队可以快速开始使用持续精进的系统。根据最新的 MLPerf 测试结果,NVIDIA AI 平台在商用 AI 超级电脑类别的所有八项基准测试中以最短的时间训练模型,创下了效能记录。

MLPerf 的资料储存库提供最新测试所使用的各套软体,因此,所有人皆可重现我们的基准测试结果。我们会持续将这些程式码加入深度学习框架和容器中,使用者可以在 NVIDIA 的 GPU 应用程式软体中心 NGC 上取得。

它是全堆叠 AI 平台的一部分,经过最新的产业基准验证,并且能够从各个合作伙伴取得,用以处理当前真正的 AI 工作。

關鍵字: GPU  边缘运算  NVIDIA 
相关新闻
2025年CES依然着重人工智慧 AI能力逐步下放家电产品
爱德万测试:AI与HPC持续驱动半导体测试成长 加速拓展类比测试领域
Arm:2025年AI走向个性化 并以边缘运算与多模态为核心
边缘运算和资料中心AI领域推动 小型FPGA发展值得期待
AI擂台的血腥争夺 英特尔如何在刀光剑影中扭转颓势?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导体克服产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
» 机器视觉与电脑视觉技术的不同应用
» STM32MP25系列MPU加速边缘AI应用发展 开启嵌入式智慧新时代
» STM32 MCU产品线再添新成员 STM32H7R/S与STM32U0各擅胜场
» STM32WBA系列推动物联网发展 多协定无线连接成效率关键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5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91A39943MSTACUKA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