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台灣正式進入勞動力負成長時代之後,培育產業人才資源已非單一部會之責,還須上下串連產官學研資源共同投入。
|
教育部次長蔡清華日前也由機械公會監事會召集人莊大立親自接待,一連拜會參訪辦理產學攜手專班的機械公會所屬會員廠商。 |
台灣機械業則率先邀集教育部育才平台發起「補根計畫」,將串連北、中、南技職院校,由機械公會及會員廠商,挹注每年每班級150萬,期待藉此培育並留下台灣永續智慧機械與智慧製造的人才。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公布每10年一度的人口及住宅普查統計結果發現,2020年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367.1萬人,較10年前增加122.6萬人,顯示已快速進入高齡化社會;而台灣工作年齡人口也首次出現歷次普查的負成長,減少16.9萬人。更讓人怵目驚心的是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不含移工)約1654.7萬人,占總人口數71.5%,10年來已減少16.9萬人,為歷次普查首見負成長,培育業界人才已刻不容緩!
近年來繼半導體產業夾殺搶人之外,傳統產業也由機械公會(TAMI)率先以公協會身份發起長期育才計畫,並透過教育部育才平台推動「補根計畫」,召集技職校院投入合作。
該計畫將深入花東地區,以花蓮高工為起點,於高職階段以長期陪伴的模式,由機械公會及會員廠商每年每班挹注產學資源150萬。待畢業後銜接北、中、南各地科技大學的產學攜手專班升學,或由機械公會的會員廠商直接提供優質工作機會。
教育部次長蔡清華日前也親率國教署、技術型高中產學鏈結平台及教育部育才平臺中區辦公室團隊,由機械公會監事會召集人莊大立親自接待,一連拜會參訪辦理產學攜手專班的機械公會所屬會員廠商:大立機器、永詮機器、哈伯精密及盈錫精密。
在參訪過程中,首先由計畫發起人永詮機器總經理林建佑,說明公會發起補根計畫運作現況;機械公會產學委員會執行長陳重光,闡述產學合作從過去到現在的演進歷程,亦強調未來可再將面向擴大,鼓勵更多學校與老師加入產學合作的行列。
莊大立則提出對於培育工業領域人才的多項建言,包含由機械公會發起「人才補根」、「設備補足」及「課程補強」3大主軸,利用技職教育為根基,分別投入擴大就學弱勢扶助、高工銜接科大的產學攜手專班培育制度,以及企業挹注資源等面向。莊大立強調,推動「補根計畫」是為了台灣整體機械產業,包含工具機、塑橡膠、紡織、包裝、木工等機械,建立一套完整而有效的機械人才培育模式,這是機械公會的責任也是使命,也是其他機械相關公協會無法取代的地位與代表性。
大立機器協理莊家和進一步從4大面向說明「補根計畫」的重要性:
一、 開闢教學道場,能同時並重提供高職適用的設備與充足的耗材資源。
二、 產學斷層:彌補關鍵能力授課時數不足與傳統工藝的斷層危機。
三、 人才資源:覓得東部人才資源的契機。
四、 工業人才:從培育基礎工業人才的政策性角度,改善產學攜手的公平發展機制。
盈錫精密執行副總巫有捷,介紹以科技、節能、智慧為主要元素的智慧製造新工廠;身兼工具機公會理事長的哈伯精密董事長許文憲,接著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感謝政府提供資源,讓各學校可以更新自動化、智慧化設備,補足智慧機械人才訓練設備的缺口,期待被稱為「後山」的花東地區,能真正成為照耀台灣工具機與機械業人才的第一道曙光!。
蔡清華最後表示,非常感謝機械公會及工具機公會,透過產業加值挹注資源至技職教育,藉由今天的參訪也看到機械業已非過去傳統產業,而已轉型成為資訊化、數位化產業,因此有必要讓學生及家長了解機械業的改變。
至於產學攜手專班也獲得總統重視,已請教育部、經濟部、勞動部及國發會等,共同推動產學攜手2.0計畫,擴大鼓勵學生加入產學攜手專班,帶動未來智慧機械人才培育改變與革新,讓人才生生不息,持續精進帶動產業升級;教育部也將善盡產學育才社會責任,讓弱勢偏鄉轉變為智慧機械人才金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