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AMOLED的業界人士表示,三星已經決定投入8.5代AMOLED生產線,前進大尺寸AMOLED面板。大尺寸AMOLED仍然是具備量產經驗與能力的三星說了算,儘管Sony曾經開發出11吋AMOLED面板,不過僅具技術宣示意義。業界人士評估,三星在大尺寸AMOLED技術上應該已經進入發展成熟的階段。
不過業界人士認為,小尺寸AMOLED台廠仍有發展契機,因為三星的小尺寸AMOLED出貨,就已經不能滿足自己系統端所需要的供貨量。雖然台廠相距三星仍有3~5年的差距,但是小尺寸AMOLED應用前景正備受看好,因此包括友達、奇美都願意投資燒錢搶佔先機,錸寶3.5吋AMOLED面板今年年底已可進入量產化,已被智慧手機廠商先行搶訂一空。
但是設備投資和技術這兩大關鍵,仍是有意進入AMOLED領域的廠商必須克服的重點。業界人士指出,鍍膜跟封裝是AMOLED必須積極克服的技術關卡。另一方面,目前AMOLED面板3英吋的成本價約在22~23塊美元,仍有進一步降價的空間,此外,良率也有待進一步提昇。另外基於供貨風險等策略考量,業界人士斷言蘋果不會採用AMOLED面板,以免讓三星掐住脖子。
在驅動IC和TCON部份,業界人士指出,晶片設計一開始都需考量到AMOLED的顯示特性,面板廠多自己開發驅動IC和TCON方案,三星就是自己開發相關驅動IC和TCON晶片設計。儘管有些晶片商正開發自己的驅動IC和TCON方案,不過仍需要面板廠的密切配合,否則缺乏面板廠的奧援,校正會是相當麻煩的變數。目前在驅動IC和TCON部份,三星仍是最大的影武者。
AMOLED可以更低的功耗來表現更佳的顯示品質,同時尺寸可以更為輕薄,是獲得智慧手機廠商高度注意的主因。業界人士指出,台廠投入AMOLED,必須在一開始就確立市場區隔,且降低三星手上若AMOLED存貨不足對外採取斷貨的風險。三星在AMOLED的研發投資已有5年之久,去年下半年小尺寸AMOLED才在智慧手機領域發光發熱,這塊市場不會是三星全吃全拿,台廠可大膽放手一搏。業界人士認為,在驅動IC和TCON,三星已經架構出完整的專利佈局,台晶片商要與其他面板廠密切合作,走出自己在AMOLED的道路。雖然,台灣面板廠並沒有像三星那樣,有系統端當作固定的「出海口」,可以帶動AMOLED的應用。不過現在市況正好,短期內台廠可搭上市場對AMOLED需求孔急的契機積極拓展地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