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自動化產業中擁有很好的發展條件,但礙於過去的加工背景,缺乏軟體開發人才,加上歐、美、德等國的自動化系統較為成熟,品質也較好,大多數廠商因此選擇向外採購,而非開發自主技術。
|
BigPic:488x275 |
工控系統架構類似於PC,必須在硬體上先有了如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才能繼續開發其他應用。不過要對於一般的工具機廠商來說,要自行開發系統的難度很高。Altera亞太區工業市場開發經理江允貴指出,若要從底層的系統平台到軟體應用全都自行開發,挑戰很大,目前亞太區能夠做到的公司並不多。
也因此,台灣工具機廠商大多從國外購買系統平台後,再自己進行機台整合或軟體應用開發,但這樣的做法競爭優勢不高,容易被取代。台灣硬體已具備一定程度的競爭力可和國外企業競爭,但是在軟體上卻還須再加強。然而這不像硬體的設備競賽,只要投入資本就有可能打贏戰,軟體依靠的是腦力競賽,要追上別人必須更辛苦。
「軟體人才是推廣自動化產業的一大瓶頸,」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直言道,沒有自主技術代表未來在許多方面將受制於人,但這不代表台灣沒有開發自主技術的能力。他舉例,台中的慶鴻電機看到自主技術的重要性,從二十年前就開始投入自動化系統開發,並且成功的自製驅動元件及控制系統,掌握自種技術也滿足客戶各種不同的需求。此外,江允貴也表示,以台灣廠商來說,台達電就是當中的領頭羊,台達電從底層架構到上層的軟體應用等都是自己研發設計,不僅能夠客製化,也做到了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