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穿戴式裝置設計四大安全考量
 

【CTIMES/SmartAuto 王岫晨 報導】   2015年04月20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13884】

穿戴裝置與一般電子裝置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穿戴裝置是貼近著人體在進行運作的。UL電子科技產業部事業發展協理蔡昌益表示,一但其運作環境與人體的活動有密切關連,穿戴裝置的安全性與可靠度就必須要密切考量,畢竟這將會相互影響,人體的動作或溫度可能會影響到穿戴裝置的運作,而穿戴裝置也可能會對人體的安全造成影響。

穿戴式產品開發必須考量包括裝置的運作溫度、材料的選擇、結構設計與輻射強度等。
穿戴式產品開發必須考量包括裝置的運作溫度、材料的選擇、結構設計與輻射強度等。

從這樣的角度來觀察,蔡昌益認為,穿戴式產品的開發就必須有以下幾點考量,包括裝置的運作溫度、材料的選擇、結構設計與輻射強度等。

結構

穿戴式裝置最重要的功用,就是貼緊使用者的肌膚,讓裝置上的感測器可以測得身體的訊號。也因為如此,裝置與人體肌膚若能越貼服,感測器抓到的人體訊號將更為精準。另一個問題是,穿戴式裝置會經常與人體一起進行活動,當較為激烈的跑跳或撞擊發生時,就是考驗著穿戴裝置機械結構的時刻。

事實上,許多穿戴式裝置的主要應用都是針對使用者的移動甚至運動,因此在機械結構的設計上,將碰撞、擠壓或摔落的狀況考量進去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別是感測器必須要在這些碰撞或晃動的情況下,還依然能穩定精確地讀取身理訊號。

溫度

由於穿戴式裝置的功能越來越多,效能也變得強大而複雜,未來散熱設計將成為產品設計的一項重點。由於穿戴式裝置會被使用者長時間配戴在身上,加上這種裝置通常運作溫度不至於太熱,使得使用中一但溫度高於體溫,則可以透過人體來達到裝置散熱的目的。

只不過,這樣的溫度儘管不高,但若人體長時間接觸,也是會產生低溫燙傷的危險。低溫燙傷意思就是人體長時間接觸略高於體溫的物體所導致,最常見的情況如冬天時使用暖暖包、電毯、暖風機等產品時易造成的傷害。這種傷雖然也不至於導致嚴重的生命危害,但也會造成皮膚紅腫、水泡、脫皮等狀況,甚至可能導致皮下組織燙傷與組織壞死等。

輻射

所有的穿戴式裝置在設計上,幾乎都是透過無線傳輸方式來與其他裝置進行連結以及資訊傳遞的作業,最普遍者包括藍牙、WiFi、甚至是3G或新一代的LTE等。也由於穿戴裝置與身體的距離過於接近,幾乎是零距離的接觸,儘管這些裝置所發出的射頻訊號強度並不高,然而這些訊號卻也很容易對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其中較為重要的就是一種射頻加熱效應,這種效應與電磁波的功率及頻率有關,在測試上通常是以SAR來估算其穿透人體時的被吸收率。這使得穿戴式裝置在設計上,也必須要能符合SAR的安全限值,確保人體不被過強的輻射所危害。

材料

穿戴式裝置在使用上,會長時間與人體皮膚接觸,這使得在材料的選擇方面,必須更為謹慎。某些特定的皮革、金屬、樹脂等材料,可能導致人體皮膚出現過敏反應,因此在材料的選擇上,也必須經過進一步的選擇與評估。

此外,也由於穿戴裝置經常與肌膚接觸,人體的出汗、皮膚的髒污、體溫的變化等,都可能讓裝置處於酸性、潮濕、高溫的環境中,因而造成某種程度的侵蝕與損害,致使裝置感應器失準等問題出現。而細菌髒污的滋長,也容易引起皮膚不適等問題。這樣的因素,也成為裝置材料選用時必須考量的重點。

關鍵字: 穿戴式裝置  Apple Watch  智慧手錶 
相關新聞
工研院與蓋德合作研發智慧穿戴精準監測 首次於彰醫測試驗證
Google智慧錶來了!Pixel Watch預計今年秋季上市
IDC研究:智慧手錶開始取代手環
提升穿戴醫療性能 ADI推出臨床級生命體徵AFE與微型SIMO PMIC
高通推出穿戴式裝置生態系加速器計畫 擴展穿戴式市場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以協助因應AI永無止盡的能源需求為使命
» 低 IQ技術無需犧牲系統性能即可延長電池續航力
» P通道功率MOSFET及其應用
» 運用能量產率模型 突破太陽能預測極限
» 新一代4D成像雷達實現高性能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3.172.128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