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2020開啟產業新篇章:2019最失望與2020最期待
 

【作者: 編輯部】   2020年01月09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6293】

揮別2019年,科技產業也要步入下一個十年。有些技術面臨了嚴峻的挑戰,但仍有望在2020年獲得可觀的進展;而有些可能還需更長時間醞釀,才得顯底蘊繼續成長,或是確認止步。CTIMES編輯部團隊歷經內部討論,最終票選出2019五大失望和2020五大期待的技術和科技趨勢,回顧舊事,並開啟科技的新篇章。


2019年五大失望

[1]服務型機器人


圖一 : 就普及度和開發彈性而言,服務型機器人的開發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跨域資源的整合,才會發揮真正的實力。(source:nexter.org)
圖一 : 就普及度和開發彈性而言,服務型機器人的開發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跨域資源的整合,才會發揮真正的實力。(source:nexter.org)

服務型機器人隨處可見,這本是理想中邁向智慧生活的序幕。不論是服務業的迎賓待客、公家機關或企業的諮詢服務,或是醫療照護,都可能是這些專為人服務而設計的機器人潛在應用場景。


然而,生活化的人機協作開發其實十分複雜,僅僅研發技術將難以應付多元場域的不同需求,而增加部署彈性,讓服務型機器人導入生活應用才是關鍵。也就是說,這些機器人需要客製化的功能和使用介面,更重要的是,欲導入的企業或單位,需要為此提出相應的企業經營模式,讓科技融入商業或生活環境。


然而,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應用案例卻顯示,服務型機器人多半扮演輔助角色,在產業中的經濟效益尚未浮現,且能協助的消費受眾有限。就普及度和開發彈性而言,服務型機器人的開發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跨域資源的整合,才會發揮真正的實力吧!


[2]Micro LED

圖二 : 由於Micro LED尺寸小、密度高,生產技術難度高,且成本高昂,在量產規劃上的研發時程基本上會拉至3~5年。(source:electtroamici.org)
圖二 : 由於Micro LED尺寸小、密度高,生產技術難度高,且成本高昂,在量產規劃上的研發時程基本上會拉至3~5年。(source:electtroamici.org)

Micro LED功耗低、解析度高且使用壽命長,如此富前瞻性的新一代顯示技術在2019年卻還是處在研發瓶頸的泥淖中,這也是為什麼它被列為最令人失望的前三大技術之一。


由於Micro LED尺寸小、密度高,生產技術難度高,且成本高昂,在量產規劃上的研發時程基本上會拉至3~5年。2019年的技術研發仍處在慢火煎熬的過程,雖說巨量轉移技術在下半年略有進展,但離生產消費性產品的計劃還長遠,2020年很可能還是處在概念性產品開發的階段,中短期內的商業應用則主要聚焦在超大型顯示器和AR投影裝置。


[3]虛擬實境


圖三 : 就應用來說,除了電競、醫療研究和教學領域外,虛擬實境這項技術的實用性將難以延伸至其他場域。(source:cyberspot.org)
圖三 : 就應用來說,除了電競、醫療研究和教學領域外,虛擬實境這項技術的實用性將難以延伸至其他場域。(source:cyberspot.org)

虛擬實境(VR)是集感測和顯示技術於一身的技術,就技術層面來說,它確實開啟了模擬技術的新紀元,逐步落實透過科技打造身臨其境的意象。然而就應用來說,除了電競、醫療研究和教學領域外,這項技術的實用性將難以延伸至其他場域,而取而代之的,是擴增實境(AR)和混合實境(MR)的推廣。


以醫學解剖教學為例,採用VR技術的教學設備因缺乏和學生互動的功能,新一代的儀器便結合了AR技術,讓虛擬和現實更加相容。AR、MR設備的市場需求成長也呼應了Gartner 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的核心價值,那便是「以人為本」。VR雖然開了實境技術領域的大門,但在後續應用開發上,很可能將不再是主軸。


[4]綠能


圖四 : 台灣的太陽能和離岸風電發電量呈現上揚的態勢。然而,若是要邁向全面綠電,卻還是有不少問題未被提及或解決。(source:aweablog.org)
圖四 : 台灣的太陽能和離岸風電發電量呈現上揚的態勢。然而,若是要邁向全面綠電,卻還是有不少問題未被提及或解決。(source:aweablog.org)

環保是全球趨勢,或者說是未來需求,可燃性能源的有限及其帶來的環境傷害,在在催促著綠色能源系統的建立。是的,綠能若要永續,勢必是像建立交通或通訊網路等大型基礎設施那般,計畫周詳且深遠。而2019年政府大力推動綠能政策,確實引起了社會關注,卻也顯現了諸多潛在隱憂。


台灣的綠能系統究竟如何運作的?就目前來看,台灣的太陽能和離岸風電發電量呈現上揚的態勢。然而,若是要邁向全面綠電,卻還是有不少問題未被提及或解決,像是風電和太陽能電所需的土地問題,以及建置成本若無政府支持,綠能占比是否能穩定擴張等等。種種考量之下,在綠電供應鏈和生態系建立之前,看好綠電或許還有些為時尚早。


[5]可摺疊螢幕手機

圖五 : 整體而言,這一年多來上市的可折疊螢幕手機機型災情頻傳,最主要的挑戰在於螢幕保護和耐用性。 (source:healthytopic.org)
圖五 : 整體而言,這一年多來上市的可折疊螢幕手機機型災情頻傳,最主要的挑戰在於螢幕保護和耐用性。 (source:healthytopic.org)

繼中國廠商柔宇科技(Royole)於2018年推出全球首款可折疊螢幕手機後,其他國際手機大廠三星、Motorola、小米、華為也先後在2019年推出新品。雖然說在關鍵零件「鉸鏈」的設計上,後半年推出的Motorola Razr在摺疊和開展的設計上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驚喜感,但整體而言,這一年多來上市的機型災情頻傳,最主要的挑戰便在於螢幕保護和耐用性。


其實,就連非折疊式的一般智慧型手機在螢幕抗壓、抗摔的設計上都有不少挑戰,折疊式螢幕在使用方式上更多了諸多變數,頻繁摺疊將大大考驗螢幕延展的彈性和韌性。


結構設計將是首要課題。2019年市場已反應出諸多問題,像是螢幕摺數、折疊方式和螢幕尺寸的設計選擇等等,估計都還需要經過更多驗證和測試,不同規格的市場區隔才會浮現。


2020年五大期望

[1]5奈米製程技術


圖六 : (source:tsmc.com)
圖六 : (source:tsmc.com)

要說2020年最令人期待的科技新聞,非5奈米莫屬了!歷經近兩年緊鑼密鼓的廠房佈建,台積電的5奈米製程在2019年正式進入風險試產階段,預計最快在2020年第一季開始量產,進度如期,甚至有可能超前,市場上的士氣大受鼓舞,讓新的一年起了個好風向。


主力集中在南科晶圓18廠的台積5奈米製程,領先三星步調,日前透露的生產良率已超過50%,生產動能持續推進。科技巨頭蘋果也傳出iPhone 12可能將採用5奈米處理器,以迎接即將到來的5G高速通訊需求。如此驚彈無疑點亮了受中美貿易波及的2019年,提前道賀新年快樂!


[2]5G


圖七 : (source:cloudfoundry.org)
圖七 : (source:cloudfoundry.org)

台灣的5G頻譜終於在2019年底順利釋出,盼了許久的高速連網系統正在逐步落實。雖然說5G網路服務開放的初期覆蓋率有限,但在人口密集區或其他連網重要節點,高速傳輸的連結會開始逐步擴張,若發展順利,預計再3~5年5G網路覆蓋率能超過50%。


2019年是5G關鍵備戰期。高通在2019年的年度SnapDragon技術高峰會上表示,全球已有325家營運商投入5G供應鏈,至2020年底,5G使用者人數將達到2億人。對此,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也準備好了,日前發表了5G單晶片「天璣1000」,支援Sub-6Hz和毫米波兩段頻譜,2020年將與華為、三星和高通一決高下,後續發展令人期待!


[3]數位醫療


圖八 : (source:tokinet.org)
圖八 : (source:tokinet.org)

台灣的醫療環境在世界排名中實屬完善優異。但隨著人口持續走向超高齡化,結合新興科技的個人化和高齡長照醫療將會是提升台灣醫療體系的下一步。


數位醫療(digital health)涵蓋了遠距醫療(telehealth)、行動醫療(mHealth)、電子醫療(eHealth)和穿戴式裝置等。


一方面,AI在2019年的產業應用中展現了圖像辨識和數據分析方面的優異效能,醫療檢測設備正轉向智慧化,除了硬體升級外,醫材軟體將有更大的動力成長。另一方面,台灣的醫療體制持續實施數位化,像是2019年10月啟動的「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 Biobank)」整合平台計畫,目前已集結了21家生物資料庫,將共同擘劃台灣的精準醫療版圖,持續擴張。


[4]語音辨識


圖九 : (source:braidmission.org)
圖九 : (source:braidmission.org)

語音辨識上榜的背後推手就是AI!繼AI深度學習展現重大突破後,隨之而來的是更普遍的智慧化應用。語音辨識將不再只出現在智慧型手機或智慧音箱,小至電燈、電視等家用電器,大至智慧醫療和智慧工廠的生產設備和感測儀器,都將持續導入語音辨識功能。


藉著AI持續優化且快速的學習能力,在未來,機器和人類將能達到更順暢且有效的「溝通」,人機介面可望朝向語音模式發展,而非手動輸入。這波由AI革命引起的應用升級,將延續至2020年,改造科技用戶的使用體驗。


[5]行動支付

圖十 : (source:federalresearve.org)
圖十 : (source:federalresearve.org)

手機的黃金時代再別上一枚徽章!行動支付持續在台普及化。據金管會統計至2019年8月的數據顯示,全台共有5家專營及21家兼營的電子支付機構,使用者人數高達568萬人,較2018年相比成長了近1.6倍,且該數字仍持續增加中。


整體而言,2019年電子支付市場持續活絡,主要平台服務商各自收據一定的市佔率,包含LINE Pay、Apple Pay、街口支付、Google Pay、台灣Pay和Pi錢包。2020年預估各電子支付通路會持續擴大使用者人數,市佔率的拉鋸也將持續,尤其是台灣本土業者,其成長曲線在2019年較國際業者陡峭。在電子支付全面普及前,市場將達到最大競爭。


相關文章
建立5G毫米波波束成形器IC模型
5G推升數位服務 持續創新應用並優化體驗
行動支付習慣成形 消費方式邁向新局
5G、毫米波雷達和UWB加速自駕車佈局
車聯網進化的驅動力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史丹佛教育科技峰會聚焦AI時代的學習體驗
» 土耳其推出首台自製量子電腦 邁入量子運算國家行列
» COP29聚焦早期預警系統 數位科技成關鍵
» MIPS:RISC-V具備開放性與靈活性 滿足ADAS運算高度需求
» 應材於新加坡舉行節能運算高峰會 推廣先進封裝創新合作模式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88.110.15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