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CSR亞太區副總裁許俊豐:將藍牙技術融入生活
 

【作者: 王岫晨】   2007年04月02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3833】


本社社長黃俊義(以下簡稱黃):您負責CSR在亞太區整體的佈局,能否請您分享CSR在亞太區的發展策略呢?


CSR亞太區副總裁許俊豐(以下簡稱許):CSR在台灣設立辦公室,主要是著眼於台灣市場對CSR的重要性。特別是在PC主機以及PC周邊零組件等。藍牙產品在發展初期尚未進入手機領域,一直偏重在PC市場發展,也因此台灣在CSR的亞太區佈局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CSR將致力加強台灣區的主要業務規模與對客戶的FAE技術支援,以求更大幅的成長,往後更將開發市場所需求的解決方案與設計參考。


《圖一 CSR亞太區副總裁許俊豐》
《圖一 CSR亞太區副總裁許俊豐》

對整個亞太區域市場來觀察,中國將是未來的重點佈局區域,因此CSR也建置了上海辦公室,由於中國大陸已漸漸成為生產重鎮,CSR將強對當地客戶的技術協助。除了藍牙之外,CSR目前在Wi-Fi領域已有著墨,2006年收購了NordNav Technologies和Cambridge Positioning Systems等兩家公司後,目前也擁有了軟體GPS技術,預計今年將推出相關產品。CSR看好印度市場,預計未來三~五年將在當地設立生產據點。然而目前則將還是以中國大陸市場為發展主力。印度目前是以軟體開發為其強項,至於在電子零組件的生產方面,中國市場依然銳不可擋。


黃:CSR深耕藍牙領域,請問CSR在藍牙技術上的優勢為何?又如何看待藍牙應用的發展性?


許:在藍牙技術的應用上,CSR不斷擴充其技術領域。早在2001年CSR剛進軍藍牙領域時,由於市場不到位,競爭廠商眾多,加上軟體方面的問題,不同廠商所推出的藍牙產品會有相容性的問題,因此過去許多半導體公司並不看好藍牙市場,造成市場的期待度非常不樂觀。因此許多大廠或IC設計公司紛紛退出藍牙市場,轉而發展當時較為熱門的Wi-Fi技術。一直到了2003年底開始,藍牙市場才開始出現了曙光,除了PC應用之外,手機也開始紛紛內建藍牙功能。剛開始應用於高階手機上,由於價格不斷降低,目前許多中階手機也開始具備藍牙功能。由於手機的出貨量不斷攀高,因此手機已經成為藍牙產品的重要應用市場。


CSR的優勢在於Max Signal,也是第一家以純CMOS製程製作藍牙單晶片的廠商,當時很多廠商都認為單晶片是不可能的,必須要有兩個晶片。而CSR成功做出藍牙單晶片之後,競爭對手也紛紛跟進。因此CSR在藍牙晶片的整合方面,可稱是市場的前鋒。


CSR目前將藍牙單晶片擴充到許多不同應用領域,畢竟藍牙之應用非常廣泛,除了PC、NB、手機之外,現在更有電視機內建藍牙功能,往更多的應用領域發展,因此也使得藍牙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然而一旦擴充不同的發展領域,競爭者無形也將增加,CSR會讓客戶清楚了解CSR的藍牙技術價值所在,不只是單純供應藍牙產品,若單一供應商便可供應更多不同的技術與產品給客戶,則更可提高供應商之價值與優勢。而我認為藍牙產品將會漸漸成為標準配備,亦即往後許多產品上都將必備藍牙功能。例如現在許多NB不一定有紅外線功能,但都會有藍牙功能的趨勢,可看出藍牙已經替代了紅外線的功能。隨著藍牙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與進化,未來3.0版本更可能增加UWB的功能,可達到更高的資料傳輸速度。因此儘管許多人認為藍牙已經發展到了極限,然而我認為隨著科技的進步,未來藍牙將可望陸續出現更多先進的功能與應用。


黃:今年年初美國的CES展讓人看到了更多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商機,您認為藍牙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應用方面是否有更寬廣的路?


許:其實從這次的CES展可以看到,基本上並沒有看到較為特別的應用與技術突破,且今年看起來發展藍牙技術的廠商也不較往年多,很大的原因在於目前藍牙已經漸漸成為一個標準了,並沒有其他應用上的進展。因此在未來藍牙3.0版本問世之後,才可能看到比較不同的應用。另外,GPS已漸漸成為熱門的產品,幾年內GPS產品將可望大幅提高市場佔有率,這對藍牙的發展將是有利的。因為許多GPS產品都將內建藍牙功能,以便與手機或NB、PC等產品連結上網,進行衛星定位之用。


黃:CSR在併購了兩家GPS軟體公司之後,為公司帶來哪些益處?而這樣的技術又將應用在哪些領域?


許:CSR在2006年併購了兩家GPS軟體公司NordNav Technologies與Cambridge Positioning Systems。結合兩家公司的技術,讓CSR能夠針對手機和個人導航裝置(Personal Navigation Device;PND)最龐大的中低價位市場應用,提供以軟體為基礎的低成本GPS方案。CSR將其在嵌入式射頻技術領域的專業運用到行動平台,並預計於2007上半年推出第一個支援衛星導航及其他定位服務的自主型GPS(Autonomous GPS)和輔助型(Assisted GPS)產品。


上述這兩家公司的併購,讓CSR能夠為手機、PND及其他掌上型裝置製造商供應GPS方案。CSR延攬的專利GPS方案是一種以軟體為基礎的架構,當與CSR的藍牙科技搭配使用時,整體物料清單(BoM)成本增加不到一美元。CSR運用專利方法降低處理器週期數和首次定位時間,讓整體方案提高功率效益,處理需求不到替代方案的一半,而且保有足夠的彈性可以執行高度動態和精準的追蹤。


收購自NordNav的這個軟體GPS技術預定2007上半年供應,它所佔用的面積和競爭硬體方案相比減少80%,並且是市場上成本最低的方案,實際成本可望降低至一美元以下。這意謂著CSR的GPS技術將可真正應用於中低階功能的手機、智慧型手機、PND及其他可攜式裝置等市場。


我認為GPS解決方案必須更小型化、更低成本、更低功率和處理器需求,才能大幅增加提供個人導航和定位服務的手機使用率。為確保技術可行性,它也必須能與GSM/3G射頻協調作業、縮短衛星訊號搜尋時間、甚至維護在室內及其他不利環境下的準確定位。CSR藉由併購NordNav Technologies和Cambridge Positioning Systems兩公司,有效排除這些設計問題,並將這些新技術和CSR在嵌入式無線科技的專業,成功地結合到小型且具備省電要求的行動應用。


CSR透過收購Cambridge Positioning Systems取得其Extended GPS(EGPS)軟體演算法,以支援行動手機和網路伺服主機軟體。這些演算法讓使用者達到低於三秒的快速定位,即使在高密度的都會區或甚至無法取得GPS衛星訊號的室內環境都能提供GPS涵蓋。較快速的定位時間除了改善使用者經驗之外,若與傳統輔助型GPS相比,其功率消耗將可以減少十倍以上。


有了支援手機的GPS和EGPS軟體,CSR將能為行動手機、PND及其他可攜式裝置製造商及網路業者提供最具競爭力、完整且先進技術的行動GPS方案。此外,CSR的GPS科技也將支援Galileo全球標準。


黃:CSR在台灣與中國大陸市場的佈局上,是如何依據地域特性而考量的呢?


許:台灣與國際OEM廠商的關係非常密切,很多國際OEM也都很看重台灣的設計能力,因此台灣不只代工能力,在設計方面也頗受國際廠商重視。因此CSR在台灣將偏重於設計(R&D)部分,許多客戶也都以產品設計為重點,因此重點在於提供FAE支援,以協助客戶開發產品。


中國大陸的佈局則與台灣稍有不同,目前可看到生產已經漸漸移至中國大陸,因此CSR將提高業務據點以符合當地的需求,當然由於中國大陸已成為生產重鎮,因此在FAE的支援方面也將更為投入。只是在PC或Wi-Fi的應用上,台灣目前還是居於領先地位。特別是在R&D的能力方面,台灣平均高於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廠商目前則偏重在參考設計與模組化的使用。我認為市場佈局主要需看產品需求而定。


例如針對一般產品如耳機,CSR提供參考設計讓當地廠商可以快速開發產品,而不用花費太多時間在設計與開發上。然而對於手機這類產品而言,由於手機在設計上必須考量與其他周邊產品的互操性,因此必須直接在當地提供技術支援,因此針對不同地域的佈局,我認為產品屬性仍是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黃:目前PC產業漸趨成熟,並朝向數位消費性電子發展,請問您對藍牙產品的發展趨勢有沒有特別的看法?


許:目前許多廠商都在強調e-Home的應用,這與過去的數位家庭概念是一樣的。藍牙已經是一種成熟的短距離無線技術,特別是針對家中各種設備的連結。不久前有廠商推出具備藍牙功能的電視機,而目前手機的拍照功能也越來越強大,因此在這些設備都具備藍牙傳輸的功能之後,出門在外所拍攝的手機照片,回到家之後就可以立即利用藍牙功能,透過電視螢幕來觀看所拍攝的照片,或傳送到PC等儲存設備上。而如果在夜深人靜時觀賞電視節目不希望吵到其他家人的安寧,也可以搭配藍牙耳機邊觀看邊聽電視節目的聲音。另外在搭配手機的用途上,還可以利用手機開關家電、照明與安全系統等,未來擁有更高的資料傳輸速度之後,還可以傳送視訊資料,這些都是透過藍牙技術來實現e-Home的概念。


而不只是在手機的應用,諸如UMPC等產品也是藍牙非常適合使用的,例如外接滑鼠、鍵盤或耳機等,這些應用基本上與手機非常類似的,只不過從手機平台轉移至UMPC而已。此外目前投影機尚不支援藍牙功能,未來有了UWB技術支援更高速傳輸之後,NB或PC就可以直接連接投影機,免去接線的困擾。


黃:在無線通訊時代崛起之後,我們似乎看到歐洲廠商佔盡了優勢。請問您認為歐洲廠商的優勢何在呢?


許:我認為歐洲市場會將規格透明化,例如透過聯盟或組織的形式,將無線通訊的標準公開化。而與美國的通訊廠商比較起來,美商則比較偏重由單一大廠把持關鍵技術,儘管獨大市場,卻也呈現單打獨鬥的狀況。而歐洲市場則是透過組織的力量,成功將許多技術推出市場。


技術的國際化將是一個趨勢,目前可見到許多台灣廠商也紛紛赴美國上市,並尋求國外更好的技術人才。因此台灣廠商走向國際化,尋找國外人才並開發技術,未來會與這些歐洲廠商更為接近。


歐洲會帶動無線傳輸技術,重點就在其技術的開放。加上廠商彼此之間的競爭,無形中加快了進步的速度。新的技術與優質的人才也因此不斷產生。


相關文章
物聯網通訊協定卡位戰啟動
GPS整合多重無線通訊單晶片設計精確定位!
低功耗無線技術前景看好
BlueCore5開發平台的技術與應用
VoWiFi手機設計探析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意法半導體NFC讀寫器晶片為消費和工業設備 提供嵌入式非接觸互動功能
» 英特爾展示首款全面整合光學I/O小晶片
» Ansys透過NVIDIA Omniverse實現3D-IC設計3D多物理視覺化
» TI首款GaN IPM問世 實現更小更具能源效率的高電壓馬達設計
» ST和Mobile Physics合作開發EnviroMeter 讓手機具有準確空氣品質監測功能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8.178.17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