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讓充電也無線吧!
訊號傳輸都無線化了,那麼充電呢?

【作者: 王岫晨】   2010年04月07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5149】

行動裝置耗電量越來越大,而且像是iPhone、iPad這一類的裝置,無法換電池,若在外遇到電池耗盡又需要充電的情況,就非常麻煩。而現在,已經有不需插座、不需電線,只要打開NB、MP3、智慧型手機等裝置,就可以無線充電的技術,這樣的技術目前已經成功運用於部分3C商品上。



無線充電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一個線圈通電後產生磁力,另一線圈感應後也產生磁力,透過磁場的變化便可產生電力。運用這個原理便可達到無線充電的目的。目前許多廠商致力於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例如Epson目前已有轉換效率高達70%的產品。



無線充電器有兩項主要配備,一個是連接電源插座的發信器,另一個是電子產品上的接收器,充電範圍跟無線基地台接收訊號類似,一樣有有效距離,只要使用者啟動充電訊息,發信器的電源就能夠傳到對應的接受器。



《圖一 方便吧,無線充電!過去雜亂的電源線都可以免了,只需一條電線供應電源發信器所需的電力,將欲充電的行動裝置放置在充電器上就可以了。》


無線充電是民之所欲


據消費者調查顯示,通用的無線充電標準是消費者首20%最想要的生活方式之一,以消除不同設備、品牌甚至相同品牌但不同型號的電子產品,使用不同充電器所帶來的不便。



事實上,無線充電技術早在幾年前便已有廠商展示過,但當時還屬於市場未成熟的概念性產品,且充電量也不足夠。但目前隨著技術的成熟,無線充電技術的產品不僅大量增加,而且充電的電力也提升,同時還能夠根據不同的負載、電場強度來作調整。



無線充電聯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WPC)WPC成立於2008年12月17日,使命是制定並促進廣泛的市場,採用與所有可再充電電子設備相容的國際無線充電標準。目前積極針對5W以下的低功率電子設備,包含手機、PMP、數位相機、耳機、電動牙刷、電子遊戲機等,研發快速與方便之無線充電技術。



無線充電聯盟現有成員包括ConvenientPower、Duracell、Hosiden、Fulton Innovation、Leggett & Platt、羅技、美國國家半導體、奧林巴斯、飛利浦、三星、三洋電機、深圳桑菲及德州儀器等。



WPC採用近距離電磁感應技術。該技術具百年以上歷史,由於沒有接觸點,在嚴苛的環境下也具有高可靠性。在技術規格上,供電距離小於1公分,且送電端可向充電對象設備集中傳輸電力,能高效和安全地供電。目前尚有許多新成員陸續加入。



《圖二 無線充電聯盟將採用象徵能量流動的標誌「Qi」,作為國際無線充電標準的標誌,這項標準將使消費電子產品的充電過程變得更為便利。》


「Qi」將成為無線充電標準的通用標誌


無線充電聯盟也宣佈,將採用象徵能量流動的標誌「Qi」作為國際無線充電標準的標誌,這項標準將使消費電子產品的充電過程變得更為便利。



據了解,90%的受訪消費者表示,希望帶有無線充電功能的電子設備,可以由一個統一的無線充電標誌識別。根據聯盟的計劃,將來所有帶有「Qi」標誌的電子設備,均可在同樣貼有「Qi」標誌的充電墊或充電台上進行充電。絕大部份受訪者表示會轉用帶有無線充電功能的電子設備,聯盟制定的國際無線充電標準將會針對不超過5瓦特的低功率電子設備,包含行動電話以及PMP、NB等產品。



智慧手機廠積極投入無線充電技術開發


智慧型手機業者目前也積極投入無線充電應用,由於智慧型手機的高耗電量是智慧型手機擴展應用的致命傷,目前許多智慧手機業者都投入無線充電開發,屆時手機只要透過類似家用的無線基地台,就可以不用插電即保持在最佳電力狀況。



《圖三 一個充電平台上可以放置多組設備,同一時間進行充電。省去傳統單一設備充電就必須佔用一個插座的問題。》


隨處可充的便利生活


目前的手機、NB等行動裝置,一堆雜亂的電線配合體積龐大的變壓器,平常就算手機不充電,也是插在電源插座上佔個位置,久了灰塵一堆,充電時更是單一裝置就必須佔用一個插座,非常不便。且外出充電更是麻煩的一件事情,各種裝置間的充電插頭規格都不一樣,無法相互使用。未來無線充電技術普及之後,咖啡廳、公車站、火車站、捷運站、機場等隨處都有無線充電設備,只需將手機、NB等裝置放置上去就可充電,一來免除攜帶充電器之麻煩,二來也無須拆換電池,非常方便。



相關文章
以馬達控制器ROS1驅動程式實現機器人作業系統
推動未來車用技術發展
節流:電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開源:再生能源與永續經營
從能源、電網到智慧電網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台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 Nordic Thingy:91 X平臺簡化蜂巢式物聯網和Wi-Fi定位應用的原型開發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5.2.23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