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製造業打造低碳永續應用
綠色轉型已成新氣象

【作者: 陳復霞】   2022年06月29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4645】

綠色永續及創新科技是達成中長期淨零碳排目標的基礎主力,企業如何自主減碳,並且協力打造低碳永續供應鏈與創造新格局,已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議題。


近年來淨零永續議題已成為全球顯學,各國政府和企業爭相投注淨零目標的實踐,全球各國持續推動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及衝擊,加上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推動淨零目標與永續政策的步調看來更加積極。


政府於2022年3月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以表響應國際合作達成氣候目標。由於氣候變遷,各國紛紛宣告節能減碳措施,期望盡快能夠實現淨零排放。為達成中長期氣候目標,透過促進透明化、整合、參與及激勵措施,促進永續轉型。


台灣為全球科技產業重要供應鏈夥伴,而綠色轉型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綠色永續及創新科技是達成中長期淨零碳排目標的基礎主力,在產品設計中加入綠色和循環經濟的理念,能夠減少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而通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減碳措施及碳足跡評估等流程,持續優化廠房及產品的綠色指標,減少資源支出和能源的消耗,將能夠達成良好的供需平衡。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下出現的各項行動措施進而帶動各行各業思考、開始運用綠色解決方案,積極推動產業轉型與新興產業成長,例如能源轉型、電動車及智慧綠色城市的相關產業與服務等,如今已成為許多國家為帶動疫情後經濟與社會復甦,將之列入為重要產業政策項目,隨著各國的氣候政策與行動、國際倡議與國際各大品牌促進及引導供應鏈管理及標準走向,也連帶對於營運管理與投資布局產生莫大的影響。因此讓企業必須重新思考及調整供應鏈優先順序、以及如何有效提升產能且達到節能減碳成效。


企業自主減碳邁向永續發展

半導體產業與智慧製造其實有緊密的連動性,聯華電子近日宣布,針對氣候調適議題所設定的減碳路徑,已通過國際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BTi)審核,為全球第一家通過的半導體晶圓專工業者。這次通過審查是朝向淨零目標邁進跨出重要一步。


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是由聯合國全球盟約及國際減碳倡議組織CDP等單位共同發起,為響應《巴黎氣候協定》目標,藉由科學方法計算在特定公司的合理減碳額度。全球目前有超過1400家公司通過SBT,其中聯電為全球第一家通過目標審查的半導體晶圓專工公司。


根據SBTi所核定的減碳目標,聯電集團包含直接排放(範疇1)與電力間接排放(範疇2)在內的總排碳量,將於2030年前降至2020年的75%(即降低25%),同時在價值鏈(範疇3)的排碳將較2020年減少12.3%。聯電2021年底參與SBTi以科學方法評估減碳路徑,從遞交申請至審核通過,在溫室氣體盤查的紮實基礎及管理成效,並且獲得SBTi認可為完成減碳目標設定的企業。


面對氣候變遷衝擊,聯電以實際行動長期抗戰,1999年即以含氟溫室氣體減量開啟一系列的氣候行動,20年來推動數階段減碳活動;未來的30年也會落實淨零行動三部曲。聯華電子共同總經理暨永續長簡山傑表示:「聯電在2021年宣示2050年淨零排放承諾,此次通過科學基礎減碳目標的審核,正是為達成淨零排放確定路徑,更確立我們的目標與國際趨勢一致。」


聯電持續積極自主減碳,研發先進晶圓專工技術及提升能資源生產力,將晶圓製造及使用階段的碳排降到最低,同時也致力透過提升能源效率及再生能源的使用,減少全公司間接溫室氣體排放量,實踐2030年採用30%再生能源的目標。同時結合上下游價值鏈的力量,協力打造低碳永續供應鏈。


除了晶圓製造,再來看能源材料應用,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是生產聚氨酯硬泡的重要原材料,廣泛應用於建築行業和冷鏈設備。科思創、韓國石化公司SK geo centric與耐思特(Neste)攜手打造亞太低碳足跡MDI價值鏈。藉由採用品質平衡方法,利用再生原料生產保溫隔熱材料。



圖1 : 科思創、SK geo centric與耐思特(Neste)合作的第一批可再生苯離開韓國蔚山港(source:SK geo centric)
圖1 : 科思創、SK geo centric與耐思特(Neste)合作的第一批可再生苯離開韓國蔚山港(source:SK geo centric)

三方合作中,耐思特為SK geo centric提供再生的Neste RE,這是一種經過「國際永續發展和碳認證(ISCC)」體系認證的聚合物和化學品原料,由廢物或油脂廢渣等再生原料所製作的。


用Neste RE替代傳統的石油基化石原料可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有助於在產品生命週期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從而改善科思創生產的聚氨酯原材料和下游行業的碳足跡。隨著再生解決方案的推出,此次合作目標是在亞太及更多地區使用更永續的原料,取代行業目前依賴的大量化石資源,擴大永續替代性材料的市場。


此外,現代建築也是達成節能減碳效益的重要環節,施耐德電機(Schneider Electric)推出全新EcoStruxure Building解決方案,可結合再生能源,使建築系統與數據更互聯,並透過數據分析優化建築效能,協助客戶節省能源高達40%,同時提升使使用者的舒適度和生產力,並實現零碳建築願景。


EcoStruxure Building Operation 2022為開放、可擴充且整合式的智慧樓宇管理系統,將可透過物聯網輔助,且兼容所有的第三方系統或設備,不受專有密碼或代碼鎖定,更輕鬆聯接建築系統整合及交換數據,以確保樓宇的相關數據得以存取、標準化。同時提供建築和物業管理人員單一的控制中心所需,能監控、管理及優化各個獨立系統的精密視覺化數據。



圖2 : 施耐德電機全新的EcoStruxure樓宇解決方案,透過數據分析優化建築效能,有助於節省能源高達40%。(source:Schneider Electric)
圖2 : 施耐德電機全新的EcoStruxure樓宇解決方案,透過數據分析優化建築效能,有助於節省能源高達40%。(source:Schneider Electric)

SpaceLogic Insight-Sensor則是一款可安裝於天花板,使用匿名人流統計技術,具有即時監測室內人數、疏密統計功能的六合一感應器。不必根據時間或探測室內CO2水平而設定,能夠感知空間亮度、室內噪音、紅外線及溫/濕度值,調節供給新鮮空氣。進而分析及優化建築效能,並透過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進行維修預測,藉以大幅優化營運效率。倘若搭配EcoStruxure Building Operation使用,則能隨時依業主、物業管理人員及住戶所需,彈性調整及回應控管,且無需額外配置或測試,而有效降低營運成本。當室內人流多或少時,感應器會適度調整冷暖空調或照明的能源消耗,更有利取得綠建築、健康建築認證。


為了實現零碳目標,建築的數位化及電力化為首要任務。EcoStruxure Building Operation 2022除了為先前已涵蓋的冷暖空調、電力、照明、安全及消防系統進行數據分析外,更針對微電網、電動車充電站和再生能源提供整合、視覺化的數據分析及操作建議,打造永續、高效能,且舒適的建築環境。


淨零永續、綠色供應已成國際趨勢

台灣近年致力於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的導入,現今每人可分配到的風電/光電發電量可與英國、丹麥等減碳效益比擬,且進一步帶動再生能源企業的轉型成長。由於淨零永續牽涉層面廣,未來針對電動車、氫能等減碳產品使用可能逐漸上升,對綠電的需求也會更高,各國也會依自有資源條件不同來決定淨零技術的選項。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資深研究經理王孟傑認為,各國的地理位置環境及國情的不同,讓產業呈現不同的風貌。相較於歐洲國家的地廣人稀,天然資源充沛,發展力強,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及台灣則是地小人稠,自產能源很少,因此需要運用多樣的技術導入、思維和行為改變,以及海外合作等作法,尋求更多的減碳可能與挖掘新商機。畢竟能源產業成長不只是在應用端改變而已,包括輸送管道、化合物載體及碳捕獲技術等都很重要,其中以燃料為重點,資源整合有其必要性。


淨零永續是個長期努力的目標,而再生能源是這目標的重要起點。台灣可以再生能源的產業發展經驗與能量,擴大發展新能源交通載具、節能商品、氫氣運用及各種工業製程或產品的低碳化,協力共同建構未來永續發展的藍圖。


對於綠色供應面對國際淨零永續趨勢,台灣需公私協力整備減碳能力。政府可參考國際作法,依循產業特性建構培訓輔導機制,協助業者掌握各國已施行或擬定實施的減碳規範,而供應鏈管理已成為全球企業永續發展重要課題,有諸多國際領導企業承諾支持供應商開發新型能源工具,共同實現綠色供應目標。


綠色轉型正在為產業永續發展帶來新氣象。隨著全球淨零商機將持續湧現,應思考如何運用國際人脈拓展商機,增加國內產業成長機會。由於台灣經濟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導入綠色製造本屬不易,由大企業當領頭羊以大帶小擘劃綠色供應,與供應鏈合作轉型,以新貿易型態共同進行碳盤查、節能設備設計與導入、綠電採購等減碳管理,與國際減碳要求接軌,進一步贏得市場商機。


** 刊頭圖(source:Schneider Electric)


相關文章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CAD/CAM軟體無縫加值協作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大同智能與台電聯手布局減碳 啟用冬山超高壓變電所儲能系統
» 台達能源「以大帶小」 攜手供應鏈夥伴低碳轉型
» 筑波科技攜手UR推動協作機器人自動化整合測試成效
» 鼎新數智更名攜6大GAI助理亮相 提供一體化軟硬體交付服務
» 綠建築智慧化淨零轉型 合庫金控導入節電措施見成效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5.216.196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