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4G无线迈向下一代
更灵活及更高效能的无线网络发展

【作者: Anil Mudichintala】2011年03月16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13414】

部署和维护基础设施的挑战在于不断增加的资本支出和营运成本,导致投资报酬率的降低。这情形可明显的从2G到3G网络相关技术的转移中发现,对有些营运商来说,这种情况并不会帮助基础设施的升级。随着3G往LTE迈进,虽然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50Mbps乃至100Mbps,上述问题仍将继续存在。因此,重新设计解决方案以求深入解决基础设施内部问题是必要的。


演进封包系统标准(Evolved Packet System Standard),也称为长期演进-系统架构演进(LTE-SAE)架构是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所推出的下一代主要技术。LTE采用独立的分频多任务(OFDM;正交分频多任务)做为其无线存取技术,并同时采用多重天线技术(MIMO;多重输入多重输出技术)。该标准可大幅提升数据传输率和传输量。除了LTE之外,3GPP还定义了以网络传输协议为基础的扁平式网络架构。LTE无线存取网络也称为E-UTRAN,由提供LTE用户层(PDCP/RLC/MAC/PHY)的eNodeB以及趋向UE的控制层(RRC;无线资源控制)协议终端所组成。eNodeB是透过x2接口彼此互相连接。eNodeB也可透过S1接口连接到演进封包核心网络(EPC)。


采用1.5MHz到20MHz的广泛带宽后,LTE透过降低延迟目标,并同时改进系统容量、覆盖用户数据速度和成本,进而达成标准化。LTE还采用可简化无线电网络运作,并达到自动化的自组网络(SON)等新功用,以降低营运开支并改善网络效能。


由于目前很多领域都非常依赖无线网络的演进活动,因此技术供货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确保无线数据用户,都能像在有线网络上一样高效率地存取数据。然而,智能型手机应用并非专为无线基础架构而设计,而传统的无线网络还内建RLC/PDCP等其他层,并另外处理无线媒介问题的媒介访问控制(MAC)。这些层可确保无误地传输数据。我们必须使用压缩和其他编码技术,来达到无线资源的高效共享,然而这种资源在共享的无线范围内总是不足的。这些额外的处理层会增加设备架构的复杂程度。当数据速率达到数百Mb/s时,问题就会逐渐浮现。


在技术转移中,无线运营商关注的重点是控制资本开支和营运成本,并同时提供最优质的使用感受。推动升级的条件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可扩充性和灵活性。在基地台中,解决方案必须要从单一领域向多领域或多无线信道方向扩充,并应支持E-UTRAN中多Gb线速网络排程和封包路由传输量。解决方案需要让传统网络能支持IP和转移路径,也能与3G和2G网络相通操作。


解决方案以支持无线和网络资源的高效运用配置也是升级的决定因素。随着使用模式根据地点和时间改变,解决方案须做出适当应变,以支持不同速度和用户数量。当解决方案从单一领域至多种领域应用扩展时,必须具可配置性以支持用户和控制层的需求。


同时,解决方案必须提供点对点的安全性和数据隐私保护,以协助用户免于不断增长的垃圾邮件、恶意软件、DoS和病毒攻击。


此外,深层封包智能(deep-packet intelligence)是非常重要的,可在内建智能系统中透过无线网络检测所有数据,协助运营商拥有可视性并更有效率地管理IP网络。这也有助于解决可用性、延迟和质量问题,且能有效解决网络覆盖和安全性问题。


相对于重要推动因素,促进4G技术转移发展可分为三大架构类型,包含数据层处理器、多核心处理器,以及多核心与加速器的组合。


理想的解决方案必须提供线速L3效能和使用订户独立L2效能。现阶段技术还尚未完全达到有关准则。


非对称的多核心技术在另一方面,可将多核心处理器与网络优化加速器引擎融合在一起。这种技术采用可将高效能处理器和加速器连接在一起的软件可配置互联架构,以提供线速级效能及用户的独立性。


总而言之,新型智能型手机装置的出现和进阶无线标准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速度提升、延迟减少,将为我们带来真正的行动宽带体验,同时也为运营商和电信厂商带来更多挑战。组合不同频率的不同无线电技术,并处理不同协议要求,所需要的智能技术和较高灵活性,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要求。


多标准无线基地台和非对称多核心处理器技术仅实现LTE技术顺利转移的第一步。转移需要更多灵活性,同时能以更低功耗和成本提供更强化的效能。在此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芯片制造商,将在下一代无线网络建构的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者为LSI半导体解决方案部门业务暨营销总监---


相关文章
打开讯号继电器的正确方式
生成式AI助功率密集的计算应用进化
AI赋能智慧制造转型
生成式AI刺激应用创新 带动软硬体新商机
台湾AI关键元件的发展现况与布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英特尔与迈?合作开发SuperFluid先进冷却技术
» [COMPUTEX] 慧荣科技低功耗SSD控制晶片 释放PCIe Gen5效能?力
» [COMPUTEX] NXP技术长Lars Reger:为世界打造能够预测且自动化的智能自主设备
» [COMPUTEX] 英特尔重新定义运算效能 强化AI PC发展力道
» [Computex] 美光正式送样GDDR7绘图记忆体 创新游戏体验与AI应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G77F9WASTACUK8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