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走出台湾的科技坦途!
价值、标准、创新

【作者: 王岫晨】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5179】

创意的3D内容产业:开创价值!

从3D电影、3D电视、3D笔电,到目前已有3D手机接连问世,3D产业看似前途无可限量。然而很多人也想问,台湾究竟在3D产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有哪些商机是台湾可以掌握的?哪些则是台湾看得到吃不到的?从大学时代便自行设计3D设备,目前在3D产业更拥有接近20年研发经验的爱尔德总经理王俊贵,对台湾3D产业拥有独特的观察与见解。


爱尔德公司位址就在淡水河畔,往窗外远眺,整个淡水河清楚映入眼帘,就像一眼看穿3D产业二、三十年来的发展史一样。王俊贵认为,3D显示的硬体技术目前完全不是问题,技术已经成熟并且都已经问世。然而王俊贵叹了叹气,说:「台湾现在发展3D,最欠缺的反而是一个『根』。而这个『根』,说穿了,就是身为作业系统的平台。」少了作业系统,就算有了手机、有了硬体,却什么都没办法做。


《图一 「台湾必须抓紧3D最后一波机会。去赚「价值」,而非「价差」。」爱尔德信息总经理王俊贵说。》
《图一 「台湾必须抓紧3D最后一波机会。去赚「价值」,而非「价差」。」爱尔德信息总经理王俊贵说。》

3D商机:台湾看得到却吃不到?

「目前所有的硬体,台湾都有能力做,整合成一个系统也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做出完整的手机之后,少了作业系统将徒劳无功。这些作业系统,全都掌握在他人之手。这将是台湾发展3D的最大隐忧。」王俊贵这样表示。


明年Windows 8的问世,将是3D发展的观察指标。王俊贵认为,如果Windows 8能征服行动装置这块市场,对于台湾将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点。毕竟IT产业目前仍然是偏重依赖Wintel架构,因此一旦Windows成功走进行动市场,则台湾除了硬体平台整合之外,更有机会一举跨入内容产业来分食3D市场大饼。爱尔德目前专注的,正是2D转3D的视讯业务,自然深切了解内容产业的发展之道。


「内容属于创意产业,利润将比硬体代工还要来得更大。」王俊贵指出,内容产业将分为两大区块,一块是应用的内容,例如苹果App Store的应用软体,或者娱乐游戏等;另一块是节目的内容,这包括影片、电影等,这是台湾非常具有潜力的市场。事实上,爱尔德目前所从事的正是2D转3D的工作,这是门槛非常高的一项工作,需要专业的人才加上电脑辅助工具才能做出完美的3D内容。而这样的内容,可以适用于不同的3D平台,包括手机、电视与电影等。「边际效益高,价值也更好。」王俊贵说。


赚「价值」而非「价差」

继LG之后,台湾手机品牌大厂HTC也推出第一只3D手机,看似台湾也有那么一点机会搭上3D产业的顺风车。然而王俊贵却不这么认为。 「毕竟,过去如果从未在3D领域着力,今天就不要想再这个地方赚钱!」王俊贵神情显得严肃说,爱尔德成立已经超过15年,回想起十多年前,三星与LG就已经开始投入3D产业,并曾经与爱尔德合作开发3D眼镜技术。在3D产业,日韩都是非常积极投入发展的国家。也就是说,这些厂商都十几年前就已经投入3D产业了。


「但回头看看台湾,当时却忙着代工,到今天还是一样。」正因如此,过去从未在这个领域着墨与投资,没有经验的累积,今天3D机会来了,当然没有台湾的份。


而台湾在3D产业,还是摆脱不了宿命的纠缠,只能进行代工吗?倒也未必。王俊贵说,前面几班车都错过了,台湾还是有机会可以搭上末班车。然而这是最后的机会,也是仅剩的机会,台湾如果再错过最后这班车,未来在3D产业将会永远缺席。


这最后的一班车是什么呢? 「正是应用软体与内容。」王俊贵画龙点睛地说。内容产业说穿了,也就是创意产业。目前电影院三不五时便推出3D电影,也有许多经典名片陆续被转成3D。王俊贵略显兴奋,指出内容制作将是未来3D产业非常庞大的商机,台湾必须紧抓住这最后一波的机会。思维别再只是如何降低硬体成本,必须去赚「价值」,而非「价差」。


『内容』是台湾在3D产业的唯一机会!

王俊贵认为,看在目前3D手机陆续上市,台湾在这一波3D手机的热潮中,能掌握的商机在于内容层面。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种是娱乐应用,包括线上或单机游戏,例如制作成3D版的手机『愤怒鸟』,卖点将会很高。第二就是节目,这包括电影与广告,特别是广告这块市场,例如目前3D电影越来越多,但消费者所看到的预告都是2D版的,无法体会3D效果。这时候如果可以透过3D手机来展示部份电影预告内容,将会有非常大的广告效益。毕竟目前户外式的3D广告机因为价格因素,数量还不多,这时候如果可以透过3D手机的普及,广告主投资3D广告将非常有效益。这对于内容产业来看,将是非常好的机会。


王俊贵开玩笑地说,「台湾的3D产业,大公司没兴趣,小公司没能力,而我们公司则是不自量力。一投入就是十几年,在这个产业有过高潮,也曾被撞得鼻青脸肿」。没有政府补助,技术全部自己开发。然而2D转3D门槛非常高,在十多年的研发投入与经验累积之后,目前随着3D市场的起飞,反而掌握了优势。


王俊贵认为,现在已经进入智慧手机的时代,一切都要求品质,即使是在手机这样的平台上,也都要求高画质的视讯品质了,3D内容更不能只是随便制作,否则很容易被市场所淘汰。 「好的跟坏的,一看就知道。」王俊贵说。


王俊贵本身便常常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分享3D经验。他说,「不怕你来学,只怕你学不会。」


台湾错在『凑热闹』

目前反观台湾许多上市公司,都在做代工,即使推出了3D相关产品例如3D笔电,也都是零组件拼拼凑凑而已。王俊贵略显认真,「要看一家公司有没有投入3D,只要看他们公司内部有没有3D部门便晓得。」台湾目前台面上拥有3D部门的公司屈指可数,这也可看出台湾对于3D产业多半只是『应景、凑热闹』的心态,而非长期的布局与投资。也因此台湾未来在3D产业将走得很辛苦。


去年(2010年)号称3D元年,3D电视大量问世,然而过了一年,台湾厂商还是只能做3D电视的代工。即使是大厂友达搭上了3D显示的末班车,目前也只拥有面板技术,但3D所需的晶片技术却还是掌握在他人之手。而HTC智慧手机尽管名扬全球,但台湾也仅此一家。 3D市场热肯定将继续延烧下去,当台湾错过前几波机会之后,不妨听取专家建议,从内容着手,来掌握最后一波3D商机,或许几年后,还有机会看到台湾在全球3D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台湾将在3D产业中扮演什么角色?答案很清楚,就看台湾接下来怎么做了。


《图二 『我们并没有落后谁,当然要自己定标准,让别人来跟随。』光林电子台湾区总经理黄梦华说。》
《图二 『我们并没有落后谁,当然要自己定标准,让别人来跟随。』光林电子台湾区总经理黄梦华说。》

掌握标准:技术自主、接轨国际!

被公认为下一代照明主流的LED灯,已经逐渐在各照明领域发光发热。然而其技术瓶颈与价格问题,仍是造成LED灯迟迟难以普及的主因。也因此,各国政府积极补助,由公共建设着手,让LED照明先从公共场合切入,等待时机再走入一般家用住宅。这全球化的商机,也让台湾许多厂商竞相投入此一市场。


光林电子总经理黄梦华,直言敢说,见问题就讲,在业界素有『黄大炮』的称号。


曾经任职于知名IC设计大厂,并负责处理IP(知识产权)事务,她比任何人都更了解拥有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在一脚跨入能源产业之后,则是对于台湾产业在标准方面的匮乏,导致走向国际一路存在许多障碍,有着太多的感慨。


唯有品质 才能走向世界

走在台湾的街上,放眼所见的交通号志与路灯,几乎都是LED灯。黄梦华在心中常常暗自感到骄傲,LED真的是点亮台湾的一盏明灯。台湾LED产业上、中、下游厂商齐备,全世界还有哪个国家,比台湾更具备LED产业链优势?台湾是全球第一,自然应该更具备信心。


「只不过,」黄梦华语气一转,「满街的交通号志灯,如果仔细一看,会发现许多都是『大花脸』的号志灯。」也就是LED号志灯里面,经常会有好几颗是不亮的。其实,这正是没有严密检验标准所产生的问题。品质不好,遇上室外多变的气候环境,LED损坏,成了家常便饭。


黄梦华认为,不管任何产业,面对标准的制定,必须要有所坚持。毕竟对于厂商出货,只要灯能亮,产品ok,就过关了。但如果出厂后,没有严密的检验标准,那么路人看到了,可能会产生疑问:「路灯不是才装没多久,怎么马上就不亮了?」「台湾不是号称LED王国?为什么做出来的LED灯会这么不堪使用?」


「当然是因为品质良莠不齐所造成。」黄梦华说。特别是LED王国的台湾,想要走向全球,与世界接轨,除了良好的品质之外,严密的检验标准正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毕竟『灯』这种东西,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 「品质好不好,眼见为凭。」黄梦华语重心长地说。


LED是王国台湾,拥有惊人的生产实力与能量,却终究只能坐困在台湾岛上?想要走向世界,台湾还欠缺什么?


「标准、量测方法、超然独立客观的检测中心。」黄梦华直接点出重心。此外,「业界也必须不断求进步。」黄梦华说。这所谓的进步,是往高标准走,而不是低标准,只求有生意就好。


「因为LED是不容易坏的!」黄梦华特别强调。当街头上,一颗颗台湾出品的LED号志灯不亮了,看到的人会怎么想?如果是在国外发生这样的情况,人家对于『Made in Taiwan』的品质,又会怎么想?


「台湾LED厂商,不懂得为产品加入创意,只一昧地追求传统灯的替换市场。」黄梦华点出,LED产业最重要的是产品价值的提升,这也凸显了系统工程与创意的重要性。举例来说,将LED灯与智慧网路结合,就可以进行安全应用、情境掌控、色彩变动,甚至与建材融为一体。


缺乏专利 台湾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

黄梦华也对LED产业提出示警。她认为,一旦这些掌握LED专利的大厂所等待的时机到来,也就是LED照明产业成熟且普及之后,则几乎这些大厂的后半辈子,只要靠着握在手中的LED专利,便能坐收渔翁之利,赚进大把钞票,收取庞大权利金,或者侵权诉讼赔偿金。台湾目前缺乏LED专利,未来的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


黄梦华以她在电子产业所累积的丰富经验表示看法。他认为LED专利,目前由少数厂商所把持的问题非常严重。然而目前LED照明产业还算刚起步,真正能靠LED赚钱的厂商少之又少,换句话说,大环境气候尚未成型。因此这些掌握专利的厂商多选择守株待兔,「等把这些LED厂商养肥了再来抓。」黄梦华说。


拥有标准 才能造就品质

面对台湾LED产业目前在全球的处境,黄梦华话锋一转,直指整个问题的核心:台湾把IT(资讯科技)产业的概念,直接套用到ET(能源科技)产业身上,这不仅让台湾走得非常辛苦,也让置身在这个产业的人非常不甘心,因为每天都是在做保三、保五的事情。产业如果不创新,自然令人觉得乏味;一昧追求低毛利,自然不让人看好前景。


「标准真的很重要。」拥有标准,才能造就品质。台湾是目前全球第一个制订出LED路灯标准的国家,在产、官、学、研的共同努力之下,让台湾LED产业可以大步迈向国际。黄梦华非常重视LED产业对技术的投入。接着下来,LED室内灯的标准,也正在持续制定中。


「不管哪个产业都一样,到头来必须与世界接轨。」台湾产业再怎么闭门造车,终究得走向世界舞台。在这样的过程中,「不要等着别人为你设定标准!」黄梦华语气坚定地说。


「我们并没有落后谁,当然要自己设定标准,让别人来跟随我们。」


《图三 『若不创新,人生就等同于失败!』Apache Design Solutions总裁暨执行长杨天圣说。》
《图三 『若不创新,人生就等同于失败!』Apache Design Solutions总裁暨执行长杨天圣说。》

朝着梦想继续前进:创新梦想!

半导体产业的源头,就从IC设计开始。而随着技术的进展,半导体制程早已悄悄从0.18微米、0.13微米,悄悄迈入65奈米、45奈米,甚至更先进制程的世代。而IC设计产业所关注的重心,也已经逐渐从早期微米时代的晶片尺寸问题,转移至时间与速度等议题上。到了65奈米制程阶段,「如何解决功耗问题」已经成为首要课题,且其问题与挑战愈来愈严峻。而进入到45奈米世代之后,杂讯问题也接踵而至,其影响不仅是在晶片设计层面,连封装制程与电路板设计,都可以嗅出问题的关键程度。至于面对45奈米以下的IC设计,以及3D IC的封装难题,在在都更为突显『杂讯分析』的重要程度。


找对了问题 就成功了一半!

从台湾出发,远赴美国创立Apache Design Solutions的杨天圣(Andrew Yang),可是一位道道地地的「台湾囝仔」。国小还就读于台湾的小学,国中便举家迁往美国,一路完成学业,取得博士学位,并创立SoC功耗杂讯EDA分析工具的Apache Design Solutions,成为上千员工的大公司老板。当台湾半导体产业落入代工的泥淖之中,IC设计产业也逐渐走入「me too」的瓶颈时,杨天圣事业上的成就,或许正可以作为台湾半导体业再出发的参考基准点。


总公司位于美国矽谷,面对同样来自于台湾的本刊记者,杨天圣略显兴奋。他说,其实与目前台面上的EDA大厂相比之下,Apache知名度似乎不那么高。然而小角落一样走得出大格局,杨天圣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就是让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也能与EDA大厂平起平坐。


杨天圣说,Apache于2001年成立时,就不断思考如何在大厂的环视之下,走出一条自己的坦途。当时由于IC设计的功耗及​​杂讯问题与日俱增,市面上针对单一问题进行解决的工具,已经很难满足设计工程师的需求,「唯有多样化的完整EDA设计工具,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杨天圣语气坚定地表示。因此,Apache也从单一工具的EDA供应商,逐步扩张延伸至更多样性、更完整的EDA工具,并将产品线从功耗分析扩大至杂讯分析领域,一举打开一条IC设计的坦途。


杨天圣回忆起激发他重要决策的关键点。他说,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工程师在面对不同设计时,所将遭遇的挑战。而只要事先想到这些问题,并开发出相对应的工具,就是成功的解决方案。


创造能解决问题的工具!

杨天圣直指低功耗设计,直接攸关半导体内电晶体的电流消耗,而电流消耗往往跟操作电流和待机电流有关,散热则与电流消耗和供应电压有直接相关。另一方面,无论是热还是电,也都是杂讯干扰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如何降低电磁干扰EMI,已成为IC设计领域的关键课题。」


杨天圣说,除了功耗、热与杂讯等议题,『可靠性』更是受到产业界关注的另一焦点,特别是在汽车电子产业中更为明显。任何不适当的保护设计,将导致良率降低与电路空间的浪费,这可能造成设计成本的大幅提高。杨天圣正是这样一步一步,稳健地将其功耗分析工具的技术基础,及与半导体大厂密切合作的经验优势,进一步将市场版图扩展至ESD(静电放电)验证领域,让产品设计达到更高的可靠性。


尤有什者,IC设计产业还面临产品开发周期被迫缩短的窘境。以往消费性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可长达18个月以上,但是现在多数产品根本不到6个月,若没有办法缩短产品开发流程,势必将遇到产品销售期比设计时间短的现象。此外,在半导体产业快速跨入90nm、45nm、32nm等先进制程后,生产晶片的费用也比以往大幅增加,一旦产品设计过程中发生瑕疵,对企业将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更可能会错失重要的商机。


也正因为先进制程的功耗与杂讯问题已成为IC设计面临的重大挑战,杨天圣以其自身经验,认为必须找对产业所面临的瓶颈,开发正确的工具来解决设计人员面对的难题,否则即便公司规模再大,走错方向一样枉然。 「能解决问题的工具,才是有价值的工具。」杨天圣说。


我不怕竞争 因为别人追不上我们!

面对其他EDA大厂的竞争威胁,杨天圣不改其一贯的自信。他认为这些所谓的「大厂」,发展的面相又多又杂,反倒是Apache在这个领域的专一,使得杨天圣自信可大过其他任何公司。 EDA产业是个很难垄断的市场,其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很多新厂商可以不断地进来参与竞争。 Apache目前专精于技术门槛非常高的功耗与杂讯领域,大厂几乎没有任何相关解决方案,更别提想要垄断该市场,因为他们没办法做,也不愿意做。「毕竟现在才想追赶我们,会耗很多时间与金钱。最重要的是,他们不见得追得上我们。」杨天圣自信地说。


想起公司创立初期,杨天圣坦承说,现在创业不像过去那样,三、四年内可以靠着人脉或口才,短时间便让公司上市或者被并购。由于技术的不断更新,投资者也越来越精明,现在新创公司至少需要个八到十年时间,扎扎实实一步一步走,并且需要良好的规划、技术与产品,加上专业的团队,以及整体性的全球客户群,才有机会在大环境的竞争中冒出头。


以『创新』朝梦想前进

当然,杨天圣在异国创业成功,也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杨天圣回忆起当年拿到大学终身职教授,最后却选择辞职。当本刊记者问起,这种『铁饭碗』是大家抢着要的,为何会选择离开时,杨天圣回答说:「这的确是个安稳的工作,但当时脑中却有股动力提醒我,以我的能力,若不出去创业,人生就等同于失败!」


「在这个艰辛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和你一起打拼冲刺的团队!」杨天圣说。毕竟再怎么有能力,一个人毕竟单打独斗,力量单薄。 『团队』才是你最有力的左右手。


「朝着你的梦想持续前进!」杨天圣鼓励所有年轻人,要有创业的梦想。在20多年的创业过程中,杨天圣为社会造就了超过1000个就业机会。 「因为『创业』就是『创新』。『创新』能带来就业,对于社会与个人,这都是一件双赢的事。」


而创新,似乎就是台湾半导体产业长期『代工』与『me too』的惯性之下,最欠缺的元素。从杨天圣博士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台湾重新出发的动力与能量,也借此期许作为台湾的下一代,冲刺事业的参考。


相关文章
打开讯号继电器的正确方式
生成式AI助功率密集的计算应用进化
AI赋能智慧制造转型
生成式AI刺激应用创新 带动软硬体新商机
台湾AI关键元件的发展现况与布局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晋泰、思科与高雄市政府签署MOU 链结AIoT生态夥伴打造智慧港湾
» 慧荣科技扩增经营及研发团队 为AI创新技术及全球业务持续成长布局
» 西门子以Catapult AI NN简化先进晶片级系统设计中的AI加速器开发
» 2024台塑企业应用技术交流 产学激荡减碳永续议题
» 施耐德电机携手NVIDIA 优化AI资料中心叁考设计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ICS2TC2STACUKC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