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微型投影机(Pico Projector)刚崭露,期望用来取代笔电、手机等行动装置的屏幕,或充当第二屏幕,但反应并不佳,而后微型投影机转向车用,将屏幕打在车窗上,期望成为后座的影音娱乐画面,不过也同样未普及,而今微型投影机试图用于穿戴式电子的智能眼镜上,看能否找到广泛的合适应用。

车厂认为智能表只要约略转动手腕就可以看到讯息,视线不会移开太远,手也仍在方向盘上,驾驶可实时反应...
车厂认为智能表只要约略转动手腕就可以看到讯息,视线不会移开太远,手也仍在方向盘上,驾驶可实时反应...

同样的,智能表也在找寻它的合适应用,智能表最初是个人行程管理用途,时间到会发光或发声,通知配戴者该开会、开吃药,或用来查询亲友的电话、生日等,过去1994年天美时(TIMEX)的Datalink,或2003年Fossil的Wrist PDA(Palm兼容)均是此思维的产品。

不过,PDA与智能手机更能满足这类的应用,智能表不再以管理自有信息为主,转向订阅重要外来信息,如2004年微软(Microsoft)提出的SPOT表,即用来订阅天气、股价、球赛比数等。

SPOT表因价位过高与其他因素未能成功,但即便去除这些因素,今日3G、LTE等行动宽带Internet日益普及下,SPOT表估也难成功。

而近2、3年的智能表,其角色已转向成为手机的代助接口,根据统计,每人每天要从口袋掏出智能手机且只观看讯息,如此要70多次,若只是观看讯息,或许看看智能表就好,不用掏口袋。

而这个新路线的支持者认为,过去怀表之所以灭绝,因为只是看个时间都要花2、3秒,掏出口袋并打开壳盖,太累,翻转一下手腕不到0.5秒,以致今日只有手表存续,怀表则作古,相似观念的价值也用于智能表上。

不过,除非是非常忙碌的人,否则掏个口袋看讯息并无大碍,以致2014年起,智能表转诉求健康信息记录,如睡眠、计步、心跳、血氧等,但很快智能手环也能做到,且手环也开始有简单屏幕,可显示简单讯息,智能表部份价值被取代。

因此智能表再次找寻广泛的合适应用,2014年Pebble智能表与奔驰(Benz)合作,期望智能表能与汽车有更多互动,而这可能是一个可行方向。

为何智能表适合? 或许可从汽车使用情境来谈,现在诸多汽车都有抬头显示器(HUD),将时速、油量等信息投射到挡风玻璃上显示,但挡风玻璃可视面积愈来愈小,因为放了导航器、行车记录器等装置,而挡风玻璃愈清爽少遮物,安全性也能提高。

抬头显示器只能显示,无法输入,而Apple、Google开始打车内语音输入的应用,期望在车内设置iOS、Android系统,透过Siri、Google Now查询车内外信息。

不过,这必须是车内安静情况下才有效,车内其他人吵杂或开车窗有风声,或较大的车外声音都可能影响语音识别效果,且讯息输出也是语音,或一样投射到挡风玻璃上,或用车内显示器显示(驾驶的视线要移开很多而后回到正前方)。

因此,车厂认为智能表可能是更合适的作法,约略转动手腕就可以看到讯息,视线不会移开太远,手也仍在方向盘上,驾驶可实时反应,手表上同时可显示讯息,也可触控输入,也可语音输入,且语音麦克风的位置更接近驾驶的嘴巴,受噪声干扰的机会降低。

另外,手表也能与汽车感应钥匙结合,省去额外准备车钥匙,或者不用进到车内,在车外透过蓝牙、Wi-Fi等无线通信,就可以知道若干汽车信息,如胎压、剩余油量等。

除了Pebble与Benz合作外,Hyundai也与Google Android Wear合作,VOLVO也与MetaWatch合作等,或许这一次智能表真的能找到广泛的合适应用也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