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的應用,從當做神祇一般崇拜的天價時代,到做為商業競爭利器的高貴時期,接著再進入一般個人使用的PC普及化階段,到現在,則已是消費性的必需品,一般功能的電腦價格,也必須隨著市場需要而降到普通消費水平。電腦不僅不再高貴,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科技發展。所以當MIT媒體實驗室創辦人Nicholas Negroponte發起所謂100美元的OLPC(One Laptop Per Child)之後,低價電腦的風潮也正在蘊釀蔓延當中。
100美元OLPC應用規格示意圖。(Source:OLPC) BigPic:400x300 |
100美元折合約新台幣3200元,恰如一般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價格,例如一台普通型的MP3播放器,或是一支功能完整的手機。對於年收入較低的中國、印度、巴西、阿根廷或泰國而言,100美元約人民幣800元,應該算是一種負擔得起的高級消費品,如果再有政府補貼來配合,那當然更理想了。所以,100美元對於大部份人來說都是目前應用電腦可接受的價格,也是所需要的相對性功能。
別以為100美元只是一種消彌數位落差的手段,它也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否則代工生產OLPC的廣達電腦不會興致勃勃的投資900萬美元,在江蘇常熟設立低價電腦生產基地(目前當然是以生產OLPC為主)。其實,一般電腦只要生活夠用就好了,並不需要追逐快速或強大的功能花樣,人們之所以不斷升級使用新PC,主要是軟硬體廠商的市場策略使然,但發展到如今,也已經走到了一個頂端極限,勢必循環回來,讓高檔的歸企業大型運算中心使用,讓一般的PC回到消費性的一般目的。
何以見得一般PC用低價且功能齊全的產品就好呢?這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是過去軟體的發展一向跟不上硬體升級的腳步,使用一般軟體,例如文書處理、工具軟體、一般多媒體應用或上網收發資料,只要隨著電腦的演進來配合就可以,不須要開發另外的軟體來使用。事實上,龐大的Open Source或一些Shareware、Freeware都還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應,所以一台100美元的NB,就有用不完的資源與創造不盡的生產力。
另外一個重點是100美元NB,只要有足夠的通訊配備就算完善了。因為本身的硬體不夠好沒關係,軟體的功能不強也沒關係,只要能夠通訊連上網路,那麼就可以應用Server的硬體資源與軟體功能,使用起來跟本不輸任何高檔PC的軟硬體系統,誰說終端設備需要不斷升級呢?所以,在可見的未來主要是寬頻基礎建設的普及服務,以及數位資源供應商的創新發展,100美元NB的隨意、隨處使用則是非常恰當的一般消費。
或許我們將會發現,在不久之後,每個學童的背包裡都是一台行動電腦而已,到學校讀取課文資料、繳交作業,乃至於課堂上的互動交流,都是利用這台行動電腦。回到家裡,連上家庭網路,可能用來看電視、聽音樂,也可能用來聊天、查資訊,當然也可以控制一些家庭電器的使用。一般人也是一樣,要用電子試算表來處理事務?上Google、Yahoo之類的網站使用就可以;有一個大型計劃要運算處理?提交給格網運算服務中心,當天就把結果計算出來了。就這樣,請問你還要買高檔PC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