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現代的台灣人,普遍都有一種閩南語稱之為「趕茫」的症候群,這種趕茫現象正充斥在包括政治、人際關係、交通、商業等活動範疇中,對急欲提升文化水準與生活品質的台灣民眾而言,感茫現象實在是一大致命傷。這裡所指的趕茫現象,「即凡事在處理或進行中充滿高度的焦躁感,使得在表達意見或行動時,無法用冷靜、理性及成熟的態度來面對因應。」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似乎也反映出國人普遍缺乏安全感,並開始造成國人「於己是自私自利,對別人則冷漠仇視」的可怕傾向。

最容易感受到趕茫氣氛的就是台灣的交通現象,台灣的「運將」先生們不只喜歡橫衝直撞,其耐心指數幾乎是零,有太多人在紅燈才剛轉為黃燈時,就對前車猛按喇叭,這就是一種趕茫。筆者曾經有在澳洲採訪的經驗,發現到他們開車的人,絕少按喇叭,甚至已經是綠燈多時了,也不會對前頭的其他車子做出催促的動作,因此,在來往車輛不少的馬路上,你還能享受到周遭的鳥語花香。這才是生活品質。

而在政治行為裡,趕茫的典型例子就是跳過體制內的溝通,流行所謂的放話文化,這一點從國民黨舊政府時代即已高度發展,到現在的新政府都還保留得相當「完整」。而放話文化其實就是一種「喊爽式」的政治鬥爭,政黨或政客彼此之間缺乏耐心與誠意,因此逮到機會就鬥臭批爛,抓住把柄就讓你「八輩子不得翻身」。殊不知此風影響所及,不僅褻瀆了「自由表達」的神聖意含,也樹立了非常不好的榜樣給台灣的老百姓。在談政黨政治、全民政治之前,先把基本功「尊重」練好,否則再多的口號都只是愚民「娛」己。

另外,在資本主義倡行的高科技業界,趕茫模式更是台灣業者向來遵循的生存之道,因此我們才有「一窩風」王國之稱。而一窩風現象雖然有其現實因素的考量,但我們應反省在一窩風之下,台灣失去了長期性的思考與經營佈局,明天的路充滿不確定性,總是先撈一票再說,所以永續經營、企業文化、環保、生活品質,這些都再說吧!

如果台灣的政治、高科技菁英大多是這種心態在經營政治與企業,那對渴望有一乾淨優雅的文化科技島之美夢的我們來說,能說些什麼?還說什麼?...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