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在2000年年初的時候,包括宏碁、華彩等七、八家事業機構,各擁資金數千萬,並一擲千金的砸在許多有創意的網路經營團隊身上。在他們的創投計畫中,從娛樂、教育、財經等內容網站到關鍵技術的開發等等,包羅萬象,接受其輔導的案例中,別出心裁、甚至是改革性的點子、模式更是俯拾可得。那時網路事業看來真是生氣蓬勃、前程似錦。
事隔不到四個月,那斯達克爆出網路公司泡沬化危機,便開始一路骨牌效應的向全球蔓延,勢如破竹完全不可抵禦。演變至今,若真有個行業稱為網路業的話,那還真只能用「蕭條」來形容現在的景況。至於曾被看好的那些網路經營團隊,在資金後繼無力下,很多的想法如今只好束緒高閣了。
當然,我們並不認為網路上的網站經營者自成了一個新興行業,各式網站是為服務人類的各種需求而來,絕大多數的定位與實體社會中的各行各業無異,且共同競爭客戶市場。在這一波的虛擬泡沬化後,人才、經驗可望被實體的各行各業所接收,五花八門的點子仍有重現江湖的機會,但怕的是,一些改革性的初衷將已盪然無存。
儘管多數網路公司玩得仍是資本經濟中的那一套,以嘩眾取寵來刺激消費,但仍有為數不少人是被網路的開放性、平等性、互通性等特質所打動,而抱著資訊分享、經營互利的熱誠投入網路市場,當他們也必須向傳統勢力靠攏才能生存時,其批判性、自主性難保不被收編、馴化,如此一來,一場難得的足以向舊式資本經濟的單一消費價值挑戰、形成真正多元價值社會的機會可能就此失去掉了。
還有機會嗎?當然,網路的世界還未定形,只要仍在變就還有機會,然而最大的契機,或許還看這群曾經意氣風發、年少輕狂的網路工作者,是安於現實,或仍有所堅持,在沈澱後蓄積出更大的影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