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开放」的议题或商业模式,这些年来似乎大为流行,然而流行归流行,却不一定等于具有开放的内涵,而且很多人还会假开放之名而行偷鸡摸狗与包山包海之实呢。所以,开放不一定要赶流行,而是要有一颗开放的心,以及所要开放的目标,具体标准则是建立在共享共荣的现实基础上。当自己的东西不愿付出与他人分享的时候,所有的开放都只是耍手段或赶流行罢了。就像电影《海角七号》中的台词一样:「山要BOT、土地要BOT,现在连海也要BOT吗?」

要检视开放的东西,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开放式标准」来着手。(Source:ClipArt)
要检视开放的东西,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开放式标准」来着手。(Source:ClipArt)

是的,开放的重点就是要能够共享,如果外地人BOT恒春的海边,恒春本地人看海却要多花钱,那么这是哪门子的开放呢?然而像这类不合理的事情,在现实生活里却到处在发生,于是讲民主的自己不民主、要开放的自己却不开放;自许为真理的不讲真理、以人民为贵的不管人民。因此,讲开放得先依现实来认清自己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他人分享,然后才能要求别人遵照共同的标准来开放。但是这一点很难,因为大部份人总是指着别人,从不反省自己。

所以,讲开放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要建立「开放式的标准」,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也就是说,开放第一要有具体有形的东西,第二要有「开放式标准」这种无形的东西,才能实际的发展执行。当然,徒法不足以自行,还要有开放的心,也就是愿意去做、去执行的人。以上这三个重点缺一不可,所以虽然开放这个议题很热门、很流行,当然还要问清楚业者所谓的「开放」,指得是什么东西?

要检视开放的东西,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开放式标准」来着手,例如USB、蓝牙这种开放式的传输接口架构,就得看它所订定的标准在那里?如果加入USB或蓝牙的社群组织,自己能够得到什么?贡献什么?其它如Internet、共享件或是个别的开放社群,它们所内定的标准,是否真正达到一定的开放程度?讲明白一点,开放就是透过标准(礼节)来建立的,就如同民主就是透过法制来建立是一样的道理。

很多业者都曾经尝到开放的好处,所以他们当然会提倡开放性的架构,但是一旦成为一方的霸主之后,又会设下开放的陷阱,最后可能连自己也跌下去而不自知,因为他们以为包山包海就是开放,其实这是扩张,不是开放。例如,微软就是因为PC的开放性架构而成为软件巨人的,不过到了Internet时代,为了维护霸业,也会因为操作系统夹带IE、搜索引擎等托拉斯行为而遭到批判处分。

Google也是因为Internet开放性架构而成为搜索引擎的巨人,现在Google又看好手机市场,提出了Android开放作业平台。Android由于本身就是从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应用而来,当然就必须遵从Linux的开放式标准-GPL来执行,这样似乎不用怀疑它的开放性,也因此Android来势汹汹,直接威胁了传统封闭式的操作系统。不过Google本身扩张的野心,仍然透过此一动作而显现无遗,因此,流行归流行,包括Google自己,不要一不小心就跳进了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