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儘管網路市場開始蒙上陰影,但有個產業卻顯得異軍突起,那就是IDC,在半年時間中,已有至少十家公司宣布以數億重金投入,並預料仍有多家將在今年中加入市場角逐。在各方資金較緊縮的此刻,仍有此一龐大投資需求,也難怪讓資訊廠商個個看了眼紅,紛紛宣示擁有提供相關解決方案的能力。大者如思科,強調完整端對端解決方案,中型者如凱創,則集結十數家國內外各領域廠商,在上週四、五還盛大舉辦了一場IDC研討會。惠普、IBM、Intel、Nortel等各大廠商也不落人後,各有行動。

這不禁讓人想起三、四年前ISP市場的情況,在全盛時期略有名氣的不下於四、五十家,有執照並默默耕耘地更不止於此,但在一波波嚴酷的淘洗之後,今日剩下的以單手屈指可數,連號稱第三的APOL都在日前放棄了經營權,算是被東森寬頻所併購。和ISP同屬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IDC,是否又會重演此一事件呢?

ISP為網路應用發展之必要角色,當時的市場需求與收益明顯可期,業者的投入競逐還可以理解。IDC則不全然相同,它以資訊委外模式,強調為企業用戶節省資管人員、設備添購等開銷,可說立意甚佳,但由於資訊委外牽涉到習慣的改變、安全保密性的信任,和成功應用案例的建立等問題,看來在短時間內並不易被多數企業認同,形成風潮;即使這些問題都已順利解決,更重要的關鍵是市場有多大的需求呢?

多份研究報告都指出IDC的市場需求成長極大,可不知依據為何?就IDC當前的定位來看,應著重於網站、主機代管性的業務,這和ISP的服務大同小異,只是更重視管理上的品質及加值性服務等。這樣的服務需求該以重度網站應用者為主,如果說B2C的熱潮仍在繼續延燒的話,IDC的需求自然成立,但預料體質不良或資金不足的電子商務網站將會持續泡沬化,企業網站則朝內部及產業資源整合上發展;這種調整步筏的時間快則半年,慢則一、兩年,這段期間中,企業對IDC會有多大需求,確實令人質疑。

如果說因及早卡位而建立了品牌、累積了經營實力,那大筆投資當然值得,但只怕龐大的空間蓋了、設備買了後長期乏人問津,等到市場起來時,設備、技術又已顯得不合時宜,最後呢,只有感歎英雄氣短、時不我予,事實卻是肥了別人、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