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緊扣國際景氣脈動的台灣,在全球股市跌跌不休的此刻,我們的股市居然不隨上游資訊、電子龍頭的獲利警訊與大幅裁員而波動滑落,多日來仍能堅守五千六百多點關卡,這其中並沒有受到什麼振興方案的鼓舞,因此,除了前陣子接近腰斬的跌幅或許已經探底外,應該還有其他的利多因素在背後支撐。

這一波電信的開放,對台灣的內需市場無疑注射了一劑強心針。三家新固網業者運勢不錯,趕在去年四月Nasdaq重挫前,即已完成二千多億新台幣的籌資計畫,可說是現階段少數仍口袋飽飽的商場闊爺。然而固網經營與行動電話開放時的情況大不相同,在營運執照一拿到手後,儘速開台就是勢在必行,因為市場中有一家老字號的業者早已是蹤跡處處,所剩的一些餅屑不快點搶食恐怕就得挨餓受凍,誰還管得了外面的景氣如何。

固網一動,那是台灣全身上下都跟著動一動,除了環島與區域光纖骨幹的設備、機房與線路佈建的投資外,目前最讓固網業者傷腦筋,也是隱藏不少商機的,應屬最後哩程(Last Mile)的解決方案了。「光纖到大樓(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是各家業者喊出的口號,但全台灣有多少大樓?光是台北縣市就不少於數萬棟,而據了解三家業者合計光纖能及的大樓目前才突破百位數字不多。

因此,「房地產」的另類商機呼之欲出。會挖馬路的行情必然看漲,路權費也是筆可觀的收入,更特別的是,各大樓的管委會赫然發現自己原來是如此重要,因為可能有三家以上的業者想擠進這棟大樓。為什麼說三家以上呢?由於固網業者對最後哩程方案或用戶的需求若渴,ISP或其他有力業者,更可以採用「無線光纖通訊」等新科技,搶先攻占、整合特定區域大樓,再待價而沽,以租用或賣斷方式向固網業者兜售。

固網業者帶動了商機,自己本身也得將本求利。這些財團眼中看到自然不會只是「餅屑」而已,而是猶如未浮現海面的冰山一般的數位通訊市場,預計在五年後就會有二至三倍的快速成長。在今年七月後下一波的國際海纜、固定衛星業者加入提供服務後,國際頻寬價格將可望下降六、七成,讓固網業者有更大的揮灑空間。但有了高頻寬之後要用來做什麼,或許才是最根本、需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