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阳光伏特家与友达结盟 共创全民电厂平台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0年10月06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2317】

台湾最大的全民电厂平台 - 阳光伏特家,今宣布将与国内光电大厂友达光电签署合作备忘录,这项合作结合双方所长与理念,提供了全民买卖绿电更便利的选择。

/news/2020/10/06/1340421090S.jpg

阳光伏特家聚焦在用户服务s、数据分析与管理,友达光电则发挥电厂建置的专业能力,提供全民电厂可靠稳健的供给来源。不仅让民众可叁与再生能源发电而得到售电收益,亦可让民众选择购买再生能源电力。在逐步迈向电力自由化的时代,藉此更能让任何人都可以在环境行动中找到经济价值,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能源。

阳光伏特家为台湾第一家且也是目前最大的全民电厂平台,透过创新的商业模式提供民众简单叁与太阳能电厂建置,并且共享该电厂建置完成後的售电收益。

阳光伏特家执行长冯啸儒表示,国内自2009年开始即有政策支持绿能发展,但过去叁与电厂投资者超过9成都为金融保险业者、投资基金或产业相关业者,鲜少有一般民众叁与其中。

冯啸儒指出:「过去民众叁与有三大摩擦,资金门槛、建置场域取得以及技术认知等门槛」。即电厂建置需数百万甚至是数千万起跳,亦需要适合的场域,且电厂建置的技术细节将会影响电厂品质,以上几点都是民众难以跨越的门槛。

阳光伏特家因解决以上痛点,自服务推出以来得到民众热烈的响应,过去四年由全民叁与的太阳能电厂建置量约为15MWp,约可让5万人共同享有电力产出的价值,且每次推出的电厂专案都在数分钟内被民众认购完毕,呈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冯啸儒进一步表示:「近几年此服务的需求动能强烈,常有民众向客服人员抱怨都叁与不到,事实上我们每天很努力在寻找合适的场域以及合格的建置商,但为确保叁与者的权益,在很多机会上我们选择宁缺勿滥,因此也限制了成长速度;此次与友达的结盟将可??松绑电厂来源供给面的限制,未来友达将以每年10MWp的太阳能电厂建置为目标,估计每年约可让3万人叁与其中,透过绿电买卖晋升电厂主人,大大加速全民电厂成长的动能。」。

友达光电能源事业总部??总经理林恬宇表示,友达电厂工程团队具备全方位电厂建置和维运实力,对於政策法规亦有专业与深入的掌握,在全台已累积多起屋顶型、水面型与地面型的大型电业级电厂专案的实务经验,丰富的案场实绩也往往成为地方推广绿色能源的重要指标。友达结合高效能太阳能模组产品、电厂建置工程专业以及整合性维运服务平台,与阳光伏特家的合作可促进全民叁与再生能源,将电力的生产以及购买赋权给全民,除了是个商业机会,也是个将友达的专业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结合的一个完美方式,以具体行动支持环境永续发展。

除了产电外,阳光伏特家也提供企业以及民众购买再生能源电力的服务。冯啸儒表示,阳光伏特家去年9月拿到国内第一张再生能源售电业执照,成为国内第一家除了台电以外,可将再生能源电力零售予终端用电户的电力公司,因此亦开始积极布局电力零售的市场。不仅国内很多关注环境永续的企业都积极地购买绿电,阳光伏特家也非常专注让一般用户也能够选择购买相对乾净的再生能源电力,满足使用者的购电选择权。

然而与产电的商业模式一样,绿电供给量稀缺也是限制电力零售商业发展的很大因素之一,因此此次与友达光电的结盟也成为未来更全面的电力零售市场之合作奠立了基石,释放商业发展的动能,让更多企业/民众可以购买绿电。企业与全民电厂的商业模式做结合,将来可让全民达到财务上的自发自用,馀电销售,进而成为全民电力公司。

關鍵字: 太陽能  友达 
相关新闻
友达科普环岛列车启航 携手默克推广永续教育
友达力推光电建筑一体化 与生态圈共创净零建筑
友达Micro LED技术再突破 SID展出创新应用产品
经济部携手友达等厂商 展出23项前瞻显示技术
元太与友达携手进军智慧零售市场 打造大型彩色电子纸显示器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掌握石墨回收与替代 化解电池断链危机
» SiC MOSFET:意法半导体克服产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
» 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战 意法半导体的边缘AI永续发展策略
» 光通讯成长态势明确 讯号完整性一测定江山
» 分众显示与其控制技术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P6HPILISTACUKW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