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陽光伏特家與友達結盟 共創全民電廠平台
 

【CTIMES/SmartAuto 編輯部 報導】   2020年10月06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2318】

台灣最大的全民電廠平台 - 陽光伏特家,今宣布將與國內光電大廠友達光電簽署合作備忘錄,這項合作結合雙方所長與理念,提供了全民買賣綠電更便利的選擇。

/news/2020/10/06/1340421090S.jpg

陽光伏特家聚焦在用戶服務s、數據分析與管理,友達光電則發揮電廠建置的專業能力,提供全民電廠可靠穩健的供給來源。不僅讓民眾可參與再生能源發電而得到售電收益,亦可讓民眾選擇購買再生能源電力。在逐步邁向電力自由化的時代,藉此更能讓任何人都可以在環境行動中找到經濟價值,以實際行動支持綠色能源。

陽光伏特家為台灣第一家且也是目前最大的全民電廠平台,透過創新的商業模式提供民眾簡單參與太陽能電廠建置,並且共享該電廠建置完成後的售電收益。

陽光伏特家執行長馮嘯儒表示,國內自2009年開始即有政策支持綠能發展,但過去參與電廠投資者超過9成都為金融保險業者、投資基金或產業相關業者,鮮少有一般民眾參與其中。

馮嘯儒指出:「過去民眾參與有三大摩擦,資金門檻、建置場域取得以及技術認知等門檻」。即電廠建置需數百萬甚至是數千萬起跳,亦需要適合的場域,且電廠建置的技術細節將會影響電廠品質,以上幾點都是民眾難以跨越的門檻。

陽光伏特家因解決以上痛點,自服務推出以來得到民眾熱烈的響應,過去四年由全民參與的太陽能電廠建置量約為15MWp,約可讓5萬人共同享有電力產出的價值,且每次推出的電廠專案都在數分鐘內被民眾認購完畢,呈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馮嘯儒進一步表示:「近幾年此服務的需求動能強烈,常有民眾向客服人員抱怨都參與不到,事實上我們每天很努力在尋找合適的場域以及合格的建置商,但為確保參與者的權益,在很多機會上我們選擇寧缺勿濫,因此也限制了成長速度;此次與友達的結盟將可望鬆綁電廠來源供給面的限制,未來友達將以每年10MWp的太陽能電廠建置為目標,估計每年約可讓3萬人參與其中,透過綠電買賣晉升電廠主人,大大加速全民電廠成長的動能。」。

友達光電能源事業總部副總經理林恬宇表示,友達電廠工程團隊具備全方位電廠建置和維運實力,對於政策法規亦有專業與深入的掌握,在全台已累積多起屋頂型、水面型與地面型的大型電業級電廠專案的實務經驗,豐富的案場實績也往往成為地方推廣綠色能源的重要指標。友達結合高效能太陽能模組產品、電廠建置工程專業以及整合性維運服務平台,與陽光伏特家的合作可促進全民參與再生能源,將電力的生產以及購買賦權給全民,除了是個商業機會,也是個將友達的專業能力與企業社會責任結合的一個完美方式,以具體行動支持環境永續發展。

除了產電外,陽光伏特家也提供企業以及民眾購買再生能源電力的服務。馮嘯儒表示,陽光伏特家去年9月拿到國內第一張再生能源售電業執照,成為國內第一家除了台電以外,可將再生能源電力零售予終端用電戶的電力公司,因此亦開始積極佈局電力零售的市場。不僅國內很多關注環境永續的企業都積極地購買綠電,陽光伏特家也非常專注讓一般用戶也能夠選擇購買相對乾淨的再生能源電力,滿足使用者的購電選擇權。

然而與產電的商業模式一樣,綠電供給量稀缺也是限制電力零售商業發展的很大因素之一,因此此次與友達光電的結盟也成為未來更全面的電力零售市場之合作奠立了基石,釋放商業發展的動能,讓更多企業/民眾可以購買綠電。企業與全民電廠的商業模式做結合,將來可讓全民達到財務上的自發自用,餘電銷售,進而成為全民電力公司。

關鍵字: 太陽能  友達 
相關新聞
友達科普環島列車啟航 攜手默克推廣永續教育
友達力推光電建築一體化 與生態圈共創淨零建築
友達Micro LED技術再突破 SID展出創新應用產品
經濟部攜手友達等廠商 展出23項前瞻顯示技術
元太與友達攜手進軍智慧零售市場 打造大型彩色電子紙顯示器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掌握石墨回收與替代 化解電池斷鏈危機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 光通訊成長態勢明確 訊號完整性一測定江山
» 分眾顯示與其控制技術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5.72.161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