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博世整合汽车通用软体研发 巩固车用作业系统领导地位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浏览人次:【4100】

迎接传统燃油车辆快速转型电动化主流趋势,全球科技及服务的领导供应商博世(Bosch)正进一步强化其企业发展策略,以引领软体主导的交通移动市场。未来,在旗下全资子公司易特驰(ETAS)统筹下,2022年中将有来自博世和ETAS不同研发领域的2,300名专家被纳入同一研发部门,以加速研发并销售汽车通用的基础软体、中介软体、云端服务及开发工具。

软体研发长期以来都是博世的核心竞争力
软体研发长期以来都是博世的核心竞争力

博世交通解决方案事业群负责人Stefan Hartung博士表示:「软体研发长期以来都是博世的核心竞争力,每年全球汽车上搭载着超过2亿个博世自主研发软体的控制单元。未来透过组织重整,博世期待成为全球领导汽车独立应用软体供应商,将更迅速、安全、高效地为制造商和其他供应商,提供软体定义汽车解决方案。

自从博世成立跨域电脑解决方案部门迄今一年来,已研发特定应用的车用软体及驾驶辅助、资讯娱乐等多种硬体设备。目前,博世正进行内部组织架构重整,整合车用独立应用软体及云端服务至旗下全资子公司ETAS,这也顺应了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能为现有客户和新客户提供一体化、扁平式的跨领域平台,使整合后的中央平台能让博世更迅速、高效地,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车用软体。 」ETAS公司董事会主席Christoph Hartung表示。

Hartung说:「对软体定义汽车的数位化转型而言,博世在通用软体领域的研发实力相当关键。」博世将结合通用软体平台与创新软体功能研发方面的经验,也是博世特有的竞争优势,未来ETAS将为汽车制造商和其他供应商开放该平台及相关开发环境。

目前,汽车是以成品形式交货,但未来汽车的软体系统将会在车辆全生命周期中,不断地改善和扩充。这不仅可为驾驶带来个性化的驾驶体验,也可为汽车生产商立下发展新商业模式的基础。专家预测,未来几年车用软体市场的规模将达数十亿欧元,博世则预计该市场的双位数成长将可持续到2030年。

此外,博世和微软于二月份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也会在新的组织框架下延续,由博世携手微软开发综合软体平台,旨在实现车辆和云端的无缝对接,在车辆全生命周期内简化和加速车用软体的开发和部署,并在云端完成控制单元和车载电脑的软体下载。

基于现今无论是自动调节座椅、充电、释放安全气囊、还是收听广播,软体,都已经是车辆所有功能的一部分,车用软体系统囊括不同层级,各软体系统层层相扣。其中有一层系统包含了汽车生产商用于打造个性化驾驶体验的软体模组,包括:动力系统、汽车资讯娱乐系统和辅助系统。这也成就了不同汽车品牌的特色,有时该层级的构成有着天壤之别。相比之下,其他层如控制单元的基础软体和中介软体等元件调节着由控制单元和车辆电脑执行的基本任务,驾驶不会注意到。

举个例子,此类软体管理处理器性能和存储空间,并决定控制单元之间的通讯或与云端交换资料。一旦完成研发,该软体几乎可用于任意车辆电子控制元件,不论是否为内置,也不受车型限制。

这种体系与智慧型手机类似,大量应用程式都使用同一个中央作业系统。 「新体系能够帮助博世更好地满足市场与客户的新要求。携手合作伙伴,博世能让现有客户和新客户以全新的方式进行汽车软体研发,」Christoph Hartung表示。未来,开放资源软体和相关生态系统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汽车生产商和供应商也将可更有效地把软体放在研发的核心位置。

相关新闻
AI伺服器和车电助攻登顶 估2024年陆资PCB产值达267.9亿美元
联合国气候会议COP29即将闭幕 聚焦AI资料中心节能与净零建筑
MIPS:RISC-V架构具备开放性与灵活性 满足汽车ADAS运算高度需求
应材於新加坡举行节能运算高峰会 推广先进封装创新合作模式
15队齐聚邮政大数据黑客松竞赛 限36小时夺奖金120万元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3D IC 设计入门:探寻半导体先进封装的未来
» CAD/CAM软体无缝加值协作
» 云平台协助CAD/CAM设计制造整合
» 谁在守护机器安全?资安管理与存取控制必备指南
» 雷射干涉仪实现线型马达平台 位移即时补偿回授控制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N7CHEVESTACUK7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