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与国际印刷大厂日本小森机械公司(Komori)合作,投入下世代触控面板设备开发后,今年工研院再度与Komori共同发表「One step量产型卷对卷金属网格」,只要一个印刷步骤(one step),就能完成11.6吋平板计算机使用的触控面板印制,相较于传统黄光制成,必仅减少繁复的制程步骤,已大幅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
/news/2014/08/26/1816245870S.jpg |
目前市面上的手机与平板计算机等触控面板大多使用ITO薄膜,不过由于其材料本身的限制,市场也不断在寻找替代方案,其中就属金属网格与奈米银线技术较为成熟,也获得市场最多的关注。不过,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研究所所长刘军廷表示,奈米银线为了维持透光率,以致片电阻太高,难以用于大尺寸的触控面板上,此外其良率和供应链目前的状况也不明。相较之下,金属网格符合超薄、窄边框、低成本、简单制程触控产品发展趋势,并且可应用于大尺寸的触控面板。
不过在金属网格制程中,传统的黄光蚀刻制程不仅成本高昂且步骤繁复,为此工研院与Komori合作开发出卷对卷金属网格,简化了黄光制程地个步骤,可同时印刷、以one-step即可完成两种不同的线宽,且最小线宽可达到5um,刘军廷指出,5μm仅为头发的二十分之一,已超越人眼可辨识的范围,在平板或手机当中不会察觉,因此可囊括中高低阶市场。
除此之外,此卷对卷制程成本低、将材料使用率从5%大幅提高至95%,且可立即量产,刘军廷表示,以一万平方米来计算,在黄光制程设备已经摊提完的情况下,采用卷对卷金属网格的总生产投资成本将可以下降50%以上。目前包含群创、宸鸿等触控面板厂已开始计划导入此技术,预计将会开始小批量产。而此次在Touch Taiwan中展出的触控面板模块更从3.5吋提升到11.6吋,在良率、生产速率及机台操作时间等项目均更接近量产规格,刘军廷表示,目前也正着手研发20吋以上的触控面板,预计将会应用在AIO或车载等领域。
除了触控厂商之外,此次的合作计划也整合上游供应链厂商的力量,包括材料、基板、驱动IC等厂商也都参与其中,刘军廷认为,这将让台湾相关的厂商可领先竞争对手一年左右的时间。而卷对卷技术的应用将不只在触控领域,包含软性电路板、太阳能板、OLED照明、bio-sensor等应用领域都能够使用卷对卷技术,刘军廷指出,卷对卷将会是未来的技术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