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工研院发表50周年专书洞见未来 引领台湾产业价值创新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3年11月10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2273】

工研院深耕产业50年,今(10)日特别为此举办《洞见未来 勾勒美好新境界》新书发表会,由工研院院长刘文雄及多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对未来趋势的洞察。旨在引领台湾走向未来的价值创新之路,为读者提供深入了解未来科技和创新趋势的机会,并阐述这些趋势将如何影响下一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再次淬链台湾的经济奇迹。

工研院欢厌50周年,今(10)日举办《洞见未来 勾勒美好新境界》新书发表会,希??透过此书引领产业洞见未来,为下一代擘划美好未来。
工研院欢厌50周年,今(10)日举办《洞见未来 勾勒美好新境界》新书发表会,希??透过此书引领产业洞见未来,为下一代擘划美好未来。

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表示,因应近年全球经营环境的剧烈变化,疫情、战争、地缘政治、气候变迁等纷至??来,导致产业经济与社会永续发展面临挑战。为使企业达到永续经营的目标,在《洞见未来 勾勒美好新境界》一书中,汇集了工研院院士和各领域专家,扫描当前环境的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与科技(Technological)等因素。

同时以2035年为目标,规划未来12年的科技发展进程,并归结到「智慧生活」、「健康乐活」、「永续环境」、「韧性社会」4大应用领域,以及支撑4大领域的「智慧化致能技术」,共同就台湾科技与产业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其中,「智慧生活」着重於运用智慧科技,以实现人民与企业的需求,并带来新商机;「健康乐活」,将面对高龄化和少子化挑战,未来必须融合科技和医疗,并运用资通讯、人工智慧和大数据,以实现乐龄老化的目标;在「永续环境」领域,因应2050年净零排放已是必然趋势,台湾企业须将之列为首要目标,并利用减碳科技结合全球供应链,共同打造绿色竞争力;至於「韧性社会」,则是在全球局势多变的环境下,唯有足够韧性的产业才能应对突发事件,并为社会提供稳定支持。

以及在「智慧化致能技术」领域,将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云端运算的发展,未来会更需要结合基础智能科技,并展现创新系统和应用服务的价值,从而开拓更多元的产业应用。最後,工研院强调科研成果必须转化为产业效益,激发「创新创业」潜能,才能接轨国际市场创造新商机,驱动经济成长。工研院也为此规划了「创新创业」篇章,借重院士与专家智慧,致力营造创业环境和创业文化,促进新创事业成长,期能为台湾产业灌注活水,布局全球市场。

在今日发表会上,工研院院长刘文雄还与各应用领域专家进行对谈,包括工研院执行??总暨总营运长兼AI策略长余孝先、工研院资深??总暨协理苏孟宗、工研院??总暨法务长王鹏瑜、工研院??总暨绿能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汉英、工研院??总暨服务系统科技中心执行长郑仁杰、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系统所所长张世杰等专家,讨论当前世界所面临的挑战和变革,包括高龄化社会、气候变迁、供应链断链、通膨和劳工短缺等问题,这些已经变成了现实,然而,也同时催生了创新科技的应用,如人工智慧和无人载具,并引领净零排放的浪潮。

工研院擘划2035技术策略与蓝图,并将其中心思想汇整於《洞见未来 勾勒美好新境界》一书,希??透过本书的发行,为社会大众指引向世界突围的创新力,同时收录了工研院观测国际最新前瞻报告,从中推演未来情境,激发民众对2035年的生活想像,期??用科技创新翻转生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解决方案、创建崭新市场,引领产业社会迈向美好未来。

關鍵字: 工研院 
相关新闻
HLF高峰会首次移师新竹工研院 吸引全球10大创新生态系代表齐聚台湾
智慧校园 ICT+AI 把关 7-11未来超商X-STORE 8启动
工研院携手聚贤研发 开拓农业伴生创电新模式
海委会携手海废标竿企业赴日共创循环经济新契机
工研院2024通讯大赛获奖名单出炉 AI创新应用助2025年通讯业产值破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台湾2035年十大跨域趋势重点及产业
» 迎接Chiplet模组化生态 台湾可走虚拟IDM模式
» 可视化解痛点让数位转型有感
» 让电动车的齿轮瑕疵无所遁形
» 数位转型下的工具机发展趋势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L0738QQSTACUKM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