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DRAM厂华亚、茂德等相继开始采用90奈米制程生产,国内DRAM产业也正式跨入奈米制程世代,但是有了去年0.14微米微缩至0.11微米的惨痛教训,国内DRAM厂这回在奈米世代的进程就显得小心翼翼,拉长在前段试产的学习曲线时间,以期未来导入量产后,可以较平顺的拉大产量。不过国内业者在奈米制程的研发中,除了南亚之外,都还是要靠国外大厂技转,未来这条追求奈米技术之路走的好不好,已经成为各业者未来有没有竞争力的关键。
其实全球DRAM市场的竞争力移动,由早期的美国、日本与韩国等业者主导,2002年以来,台湾已经是全球最主要的DRAM生产地区,今年台湾三家DRAM厂的总产能,已经高于南韩的总产出量,更代表台湾业者近几年来在十二吋厂的投资上有了很不错的结果。只是有了十二吋厂后,在追求自有技术的路上,却还是步履蹒跚,除了南亚可以拥有自有技术外,其它如力晶、茂德与华邦,90奈米世代还是要靠国外大厂技转。
以南亚为例,投入先进制程研发的确要花费许多财力、人力与物力,2004年南亚获利不如预期的原因之一,就是提列了庞大的技术投资费用。未来若自行兴建十二吋厂,少了庞大的技转费用及权利金支出,的确可以更有效率的回收投入资金,何况是在现在人人皆有十二吋厂的时代。
所以若由技术层面来看国内DRAM厂的竞争力,十二吋厂已不再是重点,因为大家都有十二吋厂,接下来要比的,就是在技术微缩工程的演进,谁在最快时间内导入新制程,谁就是下一制程世代的DRAM一哥。既然DRAM厂大老板如此重视股价表现,好好做好奈米技术的量产准备,相信届时市场自然会给一定合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