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調機構iSuppli的調查報告指出,未來4年內微型投影裝置應用在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將成長60倍;嵌入式微型投影裝置的出貨量,將從今年少於5萬顆,成長到2013年超過300萬顆。
iSuppli認為,智慧型手機是微型投影裝置最具發展潛力的應用市場。iSuppli的分析師Sanju Khatri表示,智慧型手機和Netbook等攜帶方便,已成為個人消費者與企業商務用戶主要的行動運算上網裝置,不過這些可攜式裝置螢幕過小,微型投影裝置可以突破智慧型手機和Netbook的螢幕尺寸限制,投射出更大的螢幕影像,使其功能更加完備。
iSuppli並指出,微型投影裝置會先在企業商務領域成長起來的接受度較高,因為業務從業人員可直接利用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或PDA,對潛在客戶進行多媒體簡報。對一般消費者而言,由於可支援大尺寸螢幕觀看視訊、瀏覽網頁和顯示應用程式等,微型投影裝置的吸引力也不小。
目前微型投影技術以LCoS技術、MEMS製程為基礎的數位微型投影元件DMD技術、和Laser Scanning為基礎的MOEMS技術,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新一代投影技術還包括繞射光學元件(Diffractive Optics)。從廠商來看,Microvision和台灣亞洲光學結盟主推Laser Scanning,3M和台灣奇景光電力推LCoS,TI和台灣揚明光學則主推以DMD為基礎的DLP技術。除此之外,包括The Nippon Signal、OPUS Microsystems、Miadia、Pixtronix、Silicon Light Machines、Sony、Spatial Photonix等,以及台灣廠商大立光、天瀚、宏芯、神鈦光學等,都正在投入微型投影領域。目前來看,LCoS仍佔整體微型投影技術應用比例的70%,DMD則佔30%左右,MOEMS技術應用則正急起直追。
表一 主要微型投影技術特點示意表
|
Laser Scan |
DLP |
LCoS |
光源 |
RGB Laser |
RGB LED |
RGB或白光LED |
解析度(相同面板尺寸) |
非常高 |
中等 |
高 |
極化光(polarization) |
不要 |
不要 |
要 |
對比度 |
高 |
高 |
中等(色序法)低(彩色濾光) |
光學引擎利用光源效能(相同面板尺寸) |
非常高 |
高 |
中等(色序法)低(彩色濾光) |
面板功耗 |
N/A |
中等0.1~0.4W,包含ASIC) |
低(~0.1W) |
模組設計 |
有(樣品) |
有 |
有 |
傳輸介面 |
RGB |
LVDS |
Sequential RGB/RGB |
價格 |
N/A |
高 |
中等 |
產品樣品 |
N/A |
Optoma PK101 |
3M Mpro 110 |
資料來源:華寶通訊,2008年4月;整理:鍾榮峯
目前微型投影產品價格約在320~410美元之間,若要普及相關商業化應用,降低成本單價是關鍵因素。微型投影機佔整體可攜式裝置的BOM成本比例,不應超過1/3~1/4,市場才會進一步接受相關功能應用。根據市調機構Pacific Media Associates評估,到2013年相關價格可降至120美元左右,這與iSuppli看好在2013年微型投影裝置噴出成長的看法大同小異。
不同微型投影裝置有不同的架構。若以LCoS成相晶片為例,其光機設計架構包含LED光源照明(Illumination)、偏極化分光鏡PBS(Polarizing Beam Splitter)、成相器(Imager)、再經由投影鏡頭(Projection Lens)放大後投射出去。成相器Imager可說是微型投影光學引擎的心臟,成相器佔整體微型光學投影引擎成本的40~70%左右。改變成相器的解析度,便可客製化設計不同解析度的微型光學投影產品。
降低微型投影成本是擴大市場商業化的關鍵因素,提升並兼顧微型投影亮度、解析度、對比度、光學引擎利用光源效能以及電源效能等,是各類投影技術的設計重點。在微型投影機構設計中降低EMI干擾和散熱設計,善用投影傳輸介面特性,是強化微型投影機構嵌入在各類行動裝置應用功能的主要項目。
才不過幾年前,投影技術應用在手持裝置還被視為只是充滿想像力的概念。如今,微型投影應用正逐漸成形於智慧型手機、數位相機、筆電、行動上網裝置和可攜式數位錄放影機等領域。微型投影技術也成為系統廠商提升各類手持裝置附加價值的應用熱點。消費電子和商務應用會是微型投影一開始大顯身手的主要領域,而可以這麼說,「行動」和「分享」正是驅動微型投影附加應用價值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