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一直是台灣的痛處。儘管科技與經濟持續的進步,但依然難以有效的減少交通傷亡人數,或者消弭酒駕的行為,甚至還呈現成長的態勢,完全無法與台灣期許自己成為先進國家的目標相提並論。而隨著汽車電子與車聯網技術的持續成熟,或許台灣可以為自己找到一個更好的策略,透過科技的協助,讓更完善的交通安全成為可能。
|
/news/2019/04/17/1709283070S.jpg |
歐盟一直是很好的學習對象。
繼落實eCall規定後,歐盟近期也已同意,將在境內所有汽車上加裝限速計(speed limiters)與呼吸分析器(breathalyzers),藉此限制駕駛超速與酒駕。預計在2022年,所有在歐盟境內銷售的汽車都需配備這兩個裝置。
限速計主要的作用就是限制汽車行駛的最高速度,讓汽車只能在允許的速限下行駛,它透過結合時速表與電子油門控制系統,能讓汽車在達到速限之後,就干涉引擎作用,禁止持續加速。
呼吸分析器則是一種氣體分子的檢測裝置,它使用紅外線二極體雷射感測器,來辨識特定的物質分子。只要安裝在駕駛座上,就能分析駕駛者的氣息,進以判別駕駛的體內是否含有酒精,一旦判別酒精含量超標,則會禁止汽車引擎發動,防止酒駕的行為。
這兩項裝置其實都不是新產品,甚至也牽涉不到什麼太過於高深的技術,因此只要政策法規通過,汽車業者幾乎是可以立即導入,而相關的執行機關也只要添購相對的設備就能夠配合實施,在實施的難度上並不是太難。
而相較於過往以宣導和執法人員取締的方式,採取統一的電子系統裝置來監控駕駛行為,就能從被動的查緝,換成主動的偵測,避免駕駛產生僥倖的心態,同時更可大幅提高執行的效率。這也是為什麼歐盟決定採以電子系統的方式來限制不良的駕駛行為。
不久前,德國柏林發生一件死亡車禍,一位老者被一輛超速的汽車撞上身亡,肇事者最後被以謀殺罪判處無期徒刑。承辦的法官說,超速的汽車等於是謀殺工具,肇事者更是以追逐速度為享樂,因此給予最高刑責。
這個判例背後的價值觀正是台灣社會極需學習的地方,但在養成這個「以人為先,以人為本」的觀念之前,安裝限速與防酒駕裝置將是不得不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