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話題風風光光在市場上曝光也有一年時間了,然而過去這段時間,台灣相關廠商拼命發表的,都是電子書閱讀器(e-Reader),功能不斷推陳出新,比尺寸、也比效能。至於真正的「書」,也就是電子書閱讀器的內容在哪裡,好像大家反而不那麼重視了。電子書顧名思義,只是把書本電子化,重點還是在書,也就是內容。市場人士認為,若不是iPad的發表,讓人見識到書與閱讀器結合的真正魅力,恐怕台灣這種只做電子不做書的弔詭情形,還將持續一段時日。
先看看美國,亞馬遜的Kindle是目前e-Reader市佔率最高的閱讀器,而這僅只是閱讀用的工具平台,在2007年耶誕節甫上市時,就有高達9萬種電子書在其線上書庫供使用者下載閱讀。而2009年邦諾書店的nook閱讀器上市,也有高達百萬冊電子書做其後盾。也就是說,美國的電子書市場,除了e-Reader的硬體規格之外,最重要就是豐富的內容,每家廠商推出e-Reader,背後必定有龐大的電子書目當靠山。而電子書的內容,也成為了市場決勝的關鍵。
同時,Apple發表的iPad,其中與美國前五大出版集團合作的線上書店iBookstore也是重點之一。這在在都說明了內容才是e-Reader的精髓所在,換句話說,看書是看內容,不是看機器。反觀今年台灣雖然大力推升電子書產業,但仔細一瞧,卻發現台灣電子書產業幾乎是個只見電子不見書的空殼,所生產的幾乎清一色都是閱讀器。如果這就是政府耗資二十億,列為國家重大施政的焦點產業,結果肯定會令許多人搖頭。也難怪iPad一推出,見到顯示裝置結合線上書城的便利性後,很多人都為台灣e-Reader的未來發展捏一把冷汗了。
市場人士認為,台灣目前強打e-Reader,優勢在於兩大電子紙技術專利都掌握在台灣廠商手上。然而隨著更多新的電子紙技術不斷推出,台灣掌握專利的優勢也勢必遭到削弱。另外,越來越多廠商投入e-Reader的生產,這使得目前昂貴的e-Reader未來勢必成為削價競爭的紅海商品。在缺少龐大數位書籍與電子內容當作後盾的情況下,台灣空殼化的電書產業,未來是否淪為低價e-Reader生產王國,很值得密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