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學研聯手結合幹細胞及3D列印 建構預血管化組織成形
 

【CTIMES/SmartAuto 陳玨 報導】   2022年03月21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2243】

一旦人體損壞或受到傷害時,必須藉由移植器官來修復或取代已失去功能,但器官取得的來源並不容易,而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相關研究可為再生醫學領域多元的醫療應用提供莫大的助力。

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與清華大學化工系的合作研究團隊,共同開發出結合幹細胞與3D列印支架的高通透性「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
國衛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與清華大學化工系的合作研究團隊,共同開發出結合幹細胞與3D列印支架的高通透性「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

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所長林秀芳研究員與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王潔副教授所帶領合作研究團隊,共同開發出結合幹細胞與3D列印支架之高通透性「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此研究成果已提出專利合作條約(PCT)與中華民國專利申請,並於2021年7月刊登在國際期刊《Biofabrication》。

在研發過程常因欠缺足夠的血管細胞或缺少合適的生物支架,導致內部物質的傳遞極受擴散性的影響,限制了複雜的生物組織建構。預先建立精準血管網路系統是發展人造器官上極其重要的課題。

研究團隊必須先克服血管細胞數量稀少以及來源取得不易的難題。團隊將幹細胞(stem cell)增殖並分化成血管前趨細胞,接續誘導成血管內皮細胞並鑑定其性質。同時有鑑於傳統製備細胞培養支架的方法較難控制支架的精細結構,導致產生過多的孔隙或可供細胞附著的表面積不足,團隊採用可光固化兼具生物相容性與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聚癸二酸甘油酯丙烯酸(PGSA)配合3D列印技術,以六角微米邊框搭配旋轉階梯式構想並改良加上側邊的孔洞,提升細胞貼附面積且增加垂直與水平通透率,藉此提供高細胞貼附率與高通透性的微環境。

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優化後的PGSA比其他的生物材料更具備促進血管前趨細胞分化成血管內皮細胞的能力,也進一步結合幹細胞分化後的血管前趨細胞與3D列印之PGSA立體支架經誘導成血管內皮細胞的程序,建構出「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在治療缺血性創傷動物實驗發現,移植此構建體與受傷部位組織結合,以非侵入式雷射散斑對比影像分析,顯示移植部位有血流蓄積情形,且由組織化學染色進一步證實移植此構建體能夠顯著促進受損部位的血管生成。

「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提供一個血管新生的新穎技術,不僅可幫助如糖尿病周邊血管阻塞或其他缺血性疾病治療,未來亦可成為體外不同組織或器官工程所需之血管系統,並與其他種類細胞進行搭配開發出人造組織或器官,作為藥物測試或器官移植之用,讓再生醫學領域更具多元的醫療應用性。

想了解更多研究論文內容,請瀏覽: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58-5090/ac1259

關鍵字: 組織工程  3D列印  再生醫學  國衛院  清華大學 
相關新聞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將於2025年完工啟用
臺東大學與國衛院攜手 促進偏鄉與部落數位健康福祉
震旦通業展示「嵌入式+無模具」多元應用 以3D列印滿足客製、創新需求
國衛院與華碩集團結盟 推動醫療資訊及生醫大數據研發運用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納入健保 開啟癌症精準醫療新紀元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AI高齡照護技術前瞻 以科技力解決社會難題
» 3D IC 設計入門:探尋半導體先進封裝的未來
» Sony強力加持!樹莓派發表專屬AI攝影機
» 創新更容易!2024年受矚目的Arduino創新產品簡介
» 一次到位的照顧科技整合平台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I65CIU4STACUKV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